我(編按:何俊仁)以民主黨主席兼政改六人工作小組召集人的身份撰寫這份報告書,向社會公開2012年政改歷程中,民主黨與中央和特區政府代表對話會談的相關背景和經過,詳情可閱覽報告的附錄:《民主黨與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對話及相關背景日程表》和有關附件。
報告書的內容所載相關事實的陳述,除了指明是從其它來源得到的訊息外,都是我和民主黨一方親身經歷和知道,內容都是真確無訛,是忠實、公道和全面的披露。至於評論和觀察部份,是六人工作小組的共同信念和意見。
整個對話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1/8/2009–29/4/2010
從民主黨不參與五區補選,至成立普選聯;與梁愛詩接觸,至預備與中央代表官員會談
30/4/2010–6/6/2010
民主黨代表與中央代表李剛、馮巍等會談至喬曉陽的發言
7/6/2010–7/7/2010
中港爭論民主黨改良方案的合法性、至雙方的妥協及民主黨改良方案的最終通過
第一階段
1.2009年下半年,民主黨內部就是否參與「五區公投」進行熱烈的辯論。民主黨大會終於在12月13日以大比數否決參與。本人明確重申:民主黨否決參與「五區公投」時,並沒有接獲任何訊息,有機會與中央就香港政改問題對話會談。現在,有人指控民主黨藉著不參與「五區公投」,作為換取與中央對話的條件,完全不符合事實,亦屬毫無根據。
2.今年1月,民主黨領導層不斷探索如何集結力量,在「五區公投」以外另闢途徑,爭取終極普選路線圖。最後,民主黨聯絡了職工盟、教協、社會總工會、街工、民協、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等工會和政治組織,及以學者為主的民主發展網絡和新力量網絡等,組成了終極普選聯盟,目的是為了推動與政府和社會各界對話,制訂一個清晰的終極普選路線圖,凝聚社會共識,推進民主。當時,民主黨有成員以個人身份參與「五區公投」的選舉工作。民主黨亦積極呼籲市民履行公民責任於5月16日投票,並張掛400條橫額鼓勵投票。民主黨的理念是:普選聯和「五區公投」運動,儘管路線、策略和方法都不相同,但爭取普選的目標卻是一致的。
3.在2月12日(農曆年廿九,即年假前一天),本人首次接獲梁愛詩女士的電話,說有要事商談。我們約好在假期後第一個工作天,即2月17日(農曆年初四)在金鐘港麗酒店會面。會面時,我獲告知梁愛詩代表中央政府最高領導向我傳話,她指民主黨是一個務實理性的政黨,可以考慮對話。她當時向我宣讀一份文件,內容大概強調2012年政改必須符合2007年12月29日人大常委的決定;而日後政制發展必須按2004年4月8日人大常委釋法規定的「五部曲」完成。最後,梁愛詩表示,中央期望我和民主黨要逐步疏離支聯會,為未來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我當時立即表示:這點不能接受,並強調我本人和民主黨的多位成員都不會退出支聯會常委。但梁愛詩隨即表示這個問題可用較長時間處理,更不會影響中央與民主黨就政改的溝通。我確實知悉與中央溝通沒有任何先決條件後,表示會回去考慮建議。
4.其後,我和民主黨兩位副主席和幾位負責政制的中常委討論,以下是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
(a)若民主黨直接與中央就政改問題對話會談,會否邊緣化特區政府,破壞了「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原則?我們最後認為:未來的終極普選路線圖,不可能不與中央直接會談。根據2004年人大釋法的決定,中央有權全面審視和批准政改安排,若不承認這點,便脫離了香港的政治現實。此外,香港政府過往已多次聲明,根據2007年人大常委決定,他只獲中央授權處理2012年的政改問題,故香港官員根本不會討論2012年後、與2017和2020年相關的終極普選路線圖。
(b)若就未來的普選路線圖與中央對話會談,會否被一些民主派的長期支持者誤解:民主黨已被中共統戰?我們認為:民主黨一直爭取與中央對話;最重要的是:對話必須是平等、有尊嚴和無條件的。
5.3月3日,我透過梁愛詩向國家主席胡錦濤及副主席習近平遞交的第一封信指出:民主黨願意以人大常委2007年12月的決定為基礎與中央對話,探討2017和2020年終極普選問題,信內特別寫下劉慧卿堅持的話,就是「香港人仍希望2012有雙普選」作為紀錄。我當時亦預料日後會有人指責,我和劉慧卿以及民主黨放棄了「爭取2012雙普選」的政綱,但我深信絕大部分市民明白:2012雙普選是理想目標,民主派只能盡力而為。事實上,當民主派討論2017和2020普選路線圖時,其實已偏離了2012雙普選的理想目標。現實是:港人希望落實雙普選愈早愈好,但2007年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已否決了2012雙普選,這是港人必須面對的政治現實。
6.4月11日,事情有進一步發展,梁愛詩與我再次會面。她向我出示另一份文件,內容第一段便指出梁愛詩是獲中央授權向我傳話的人,其它內容大要有三點:
(a)中央知悉民主黨沒有參與五區補選,認同民主黨的理性路線;
(b)中央官員將發表談話,重申普選的立場;及
(c)在適當時間,中央會委派中聯辦官員直接與民主黨接觸,聽取民主黨的政改意見。
但梁愛詩再清楚表示她不會參與中聯辦與民主黨的會談;亦再三強調這次與民主黨的溝通對話,是中央十分重大的政策。中央與民主黨溝通的大門已經開了,希望我們把握機會。這次梁愛詩再沒有再提及民主黨與支聯會的關係。
7.4月14日,特區政府公佈政改方案;當天下午,人大副秘書長喬曉陽在北京向香港記者發表講話,指出普選路線圖必須按人大常委的五部曲處理,並呼籲大家先支持政府的2012政改方案。當天,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共同召開記者會,一致反對政府的方案。4月21日,我第二次致函胡錦濤主席及習近平副主席,要求展開對話。信件亦是透過梁愛詩轉呈中央。4月29日,我到梁愛詩辦公室,梁愛詩向我表示,明天民主黨代表可於明天與中聯辦的三位官員會面,他們分別是:
馮 巍——中聯辦法律部部長
劉春華——中聯辦法律部副部長
韓君雅(女)——中聯辦職員(職位不詳)
我亦通知梁愛詩:民主黨的代表是我、劉慧卿和張文光。這是根據民主黨中常委成立的政制六人工作小組的決定,六人工作小組的成員除了上述三位外,還有單仲偕、楊森和李永達。
第二階段
8.於4月30日,民主黨三位代表與中聯辦三位代表在梁愛詩安排下,在港麗酒店的一個會議室會面。梁愛詩介紹雙方認識後隨即離去,雙方便開始進入會談。民主黨先由我作下列的表述,可分三部分(大意如下):
(a)民主派自八十年代初已支持香港回歸祖國,並公開要求港人民主治港。其後,爭取八八直選和民主基本法;回歸後民主黨積極參政,不斷爭取盡早實現雙普選。
(b)早在2000年時,香港三大政黨:民建聯、自由黨及民主黨均支持2007/08實行雙普選,而港府亦於1999年在就《政治權利及公民權利國際公約》向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提交的報告內指出:功能組別是邁向立法會全面普選的一個過渡安排。故港人希望政改盡快走向終極普選是有共識的,但不幸香港各界的共識,於2004年4月被人大釋法和其後的決定所摧毀。
(c)人大常委2007年的決定,否決了2012雙普選,港人是失望的,故民主黨要求中央就2017和2020年實行真正的雙普選作出澄清和保證——包括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不設過高的提名門檻及任何形式的提名預選或篩選;而2020年的立法會普選是普及而平等的,確保廢除功能組別的特權制度。
劉慧卿和張文光隨後分析了曾蔭權政府當前面對的管治危機,社會的積怨和深層次矛盾,中央和港人缺乏互信,故中央和特區政府若不解決政改問題,可能引來社會動盪,把特區推向無法有效管治的境地。
9.馮巍並沒有對我們的觀點作出具體回應,他表示,已記錄我們的意見,稍後中聯辦的高層領導與我們會面才作全面回應。但他強調中央政府十分重視這次與民主黨的溝通,並有誠意解決問題,他說稍後再與我們安排與中聯辦更高級的官員會面。會談的時間約有一個半小時左右。
10.五月初,馮巍諮詢本人可否於5月11日與李剛在中聯辦會面,但民主黨六人工作小組經商議後,認為此日會談並隨即向外公佈,將會造成打擊「5.16五區公投」的觀感,故要求改期至5.16之後。5月8日,我約馮巍會面,並坦白解釋押後會談日期的原因。馮巍表示理解,但須向上級請示,他其後通知我:李剛同意把會面押後至5月24日。
11.5月21日,我和張文光與中聯辦三位代表馮巍、劉春華和韓君雅再在港麗酒店會面(劉慧卿在5月20至23日赴緬甸與當地的反對派會面)。我們提交了一份六人工作小組根據民主黨政改建議而草擬的意見書,並解釋內容。隨後,我們商討了會談當天的安排,包括:
(a)由中聯辦專車在早上9:45在文華酒店接我們到中聯辦開會;
(b)當天下午中聯辦會於3時召開記者會,公開會面的詳情;
(c)民主黨在同日下午4:30召開記者會向外公佈事件;
(d)會前雙方繼續保密,事後記者會各自表述,互不引述。
12.5月24日,我與劉慧卿和張文光與中聯辦的李剛副主任、馮巍部長和劉春華副部長在中聯辦的會議廳內,進行兩個小時的會談。會面被外界稱為民主黨與中央政府重建關係的「破冰之會」。會內,民主黨提出:中央應為普選路線圖作10年立法,並就普選定義表述,接納2012民主黨的區議會改良方案,以及繼續對話,會上更討論普選行政長官和廢除功能組別。中聯辦認為距離立法會就政改投票只有一個月,沒有足夠時間為普選路線圖作10年立法,但願意研究此議題,日後對話解決。此外,民主黨多次要求保證取消功能組別,李剛表示功能組別存廢問題,要透過日後的政改五部曲程序處理,不可能短期內解決。但就普選的定義問題,中央考慮進一步回應。李剛更認為:民主黨的2012年區議會改良方案或會違反《基本法》及2007年人大決議。在中聯辦會議的尾聲,李剛副主任提出中央就民主黨發展方向的意見,包括:
1.民主黨應支持特區政府的政改方案;
2.民主黨應反對公投;
3.民主黨應就政改方案讓民主黨的立法會議員自由投票,不應捆綁;
4.民主黨應支持特區政府就政改方案的本地立法;
5.民主黨應與支聯會劃清界線。
劉慧卿問李剛這5點是否談判條件,因為民主黨不會同意和接受。李剛回答這並不是條件,只是中央政府的意見,請民主黨考慮。劉慧卿又問可否向外公開,馮巍部長建議民主黨高層先討論這些意見,之後才公開。有關當日會議的內容,民主黨和中聯辦官員同意,向外互不引述,雙方各自召開記者招待會,交代會面內容。對話結束後,雙方各自召開記者會。民主黨在記者會公開雙方接觸、預備對話和正式對話的過程,並公開致胡錦濤和習近平的兩封信,以及送交中央的民主黨政改意見書,這三份文件是民主黨對話前送交中央的所有文件,已全部公開。中聯辦李剛副主任亦召開記者會,除了就民主黨發展方向的5點意見外,已詳細交代雙方會面的所有內容。
13.當天下午,李剛在記者會公開了他在會談說話的主要內容,但當中沒有提及他代表中央要求民主黨考慮日後發展關係的五點意見(包括疏離支聯會)。民主黨亦公開了我們的意見書和早前給胡錦濤的兩封信,但我們尊重梁愛詩的意見,暫不把她的名字公開。其後,不少對建制有影響力的人士都公開表示,民主黨的2012區議會方案違反了2007年人大常委的決定。其中包括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委員譚惠珠和陳弘毅,而認為符合人大決定的只有全國人大代表吳康民。但梁愛詩在公開發表她的意見兩天後卻致電給我,指她剛知悉民主黨的改良方案是實行一人兩票,故未必違反人大決定,她更答應向北京反映。
14.6月7日,香港政府正式向立法會提交政改動議,並維持原來的政改方案。下午,喬曉陽在北京就普選議題發表講話。據馮巍6月6日告訴我們,喬曉陽的講話主要是回應民主黨意見書就2017和2020年終極普選所提出的問題。民主黨隨即召開記者會,指喬曉陽對普選定義的澄清引來更多疑慮,例如:普及而平等的原則看來只適用於投票權而不適用於參選權和提名權。此外,他又沒有說明功能組別選舉與普及而平等的原則不相符,更沒有說明必須在2020年廢除功能組別。但喬曉陽的講話,有一點卻是十分顯著而不尋常的,就是提到民主黨2012年區議會改良方案時,他只表示聽到有意見指方案違反人大常委2007年的決定,他個人認為此方案不適合香港。喬曉陽以人大副秘書長的身份代表中央發言,就改良方案的合法性,沒有一錘定音否決此方案,我感到他可能要蓄意留下一個空間,日後作妥協之用。
第三階段
15.喬曉陽6月7日講話最重要的訊息是:就2017和2020年雙普選的安排,包括2017年行政長官的提名程序,以及2020年是否全面廢除功能組別,中央不會在處理2012年政改同時一併解決。當時民主黨所面對的局面是:是否仍堅持中央必須在立法會投票前一個月內,一次過答應民主黨所有的要求,包括:
(a)保證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的提名程序是低門檻和沒有預設篩選的;2020年立法會普選必須普及而平等,廢除功能組別;
(b)2012年把新增5個區議會功能組別的投票權擴展至全港320萬在傳統功能組別沒有投票權的市民;
(c)設立未來與民主派對話會談的平台,繼續處理10年的終極普選路線圖。
16.6月8日,在民主黨內部的政制座談會上,出席的黨員大都認為:仍可透過日後的會談,爭取解決終極普選,取消功能組別的問題。大部分出席的黨員亦認為:仍須在2012年政改,爭取落實民主黨的改良方案,逼出更大的民主空間。6月10日的民主黨中委會,絕大部份的委員都持有相同意見,並建議:等待中央提出會考慮民主黨的改良方案時,民主黨才作出回應。
17.此時,民主黨政改六人工作小組對政治形勢作出如下的綜合評估:
(a)自2005年立法會否決政改方案後,政治僵局持續了5年,政黨和社運團體不斷以各種形式爭取,包括議會的質詢辯論、議會外的集會遊行、最近的「五區公投」等,若民主派再一次否決政改方案,亦未必能夠迫使中央立即啟動「政改五部曲」,全面解決未來十年的普選路線圖。
(b)務實溫和、思想開明、支持民主的市民,佔社會的大多數。他們對社會持續不斷的政改爭拗開始感到厭倦,但無力改變現狀。他們對民主黨與中央展開對話有一定的期望,並期待民主黨能為政改僵局帶來突破。
(c)雖然民主黨繼續透過對話爭取廢除功能組別,但在現階段只爭取落實2012區議會改良方案,會遭到民主派左翼和社會運動較前衛的組織和人士所反對,甚至攻擊我們放棄原則。但我們相信:只要日後用時間和行動證明,我們沒有放棄廢除功能組別,大部分市民是會明白的。
(d)先爭取一個2012年階段性的、實質的進步成果,解開政改的死結,然後藉著日後的對話談判,繼續爭取落實2017和2020的終極普選路線圖,是一個明智的策略。未來的對話之路相信仍是十分艱難,需要民主派合作參與,成果亦無必然保證。但正是如此,民主黨更要每個階段寸土必爭,一步一腳印,配合長期奮鬥的策略。
(e)如果民主黨能成功爭取落實2012區議會改良方案,是一個政治的突破,打破僵局創出一個新的局面。對民主發展整體是有利的,令支持民主派的市民總體增加。
18.當時,民主黨絕大部分參與政改討論的黨員,對中央會回心轉意,接受民主黨2012區議會改良方案是感到十分悲觀的。有不少人預期談判將會拉倒,不過仍要盡最後努力。若6月23日立法會否決政改方案,民主黨更準備向曾蔭權提出不信任動議。在眾人中,我是相對較為樂觀積極的一個,我認為中央有動機在此時爭取一個可接受的妥協。因為通過政改方案,可緩和社會不斷增加的張力和矛盾,減低曾蔭權面對不斷惡化的管治危機。
19.等待了一星期,到了6月13日,中央對民主黨改良方案全無回應,亦沒有與我們接觸,雙方的關係陷於膠著狀態。當時放在談判桌上的仍是民主黨一籃子的方案,而公開說的仍是堅持一籃子解決,要求缺一不可的立場。我感到時間已經十分緊迫,我要作出一個決定:就是民主黨不作主動,由我以主席的個人身份提出建議:「中央先接受2012民主黨改良方案,其他問題(如廢除功能組別)繼續談判解決」。所以,我利用民主黨6月13日的一個有關民調的記者會,表達了我的觀點,並表示若中央同意,我會積極游說民主黨接受。
20.6月14日早上,當我正在做一個電視直播節目時,突然收到通知,唐英年要求立即與我和張文光會面。11時半,我和張文光在政府總部會晤了唐英年、林瑞麟和譚志源。唐英年查詢報章有關昨天的報導是否正確。我便確認:如中央接受民主黨2012改良方案,我會向民主黨大會推薦。我亦表明有信心獲得大會支持,但如果失敗我會立即辭去民主黨主席職位,以表示我對此事承擔責任。當時,唐英年和林瑞麟要我們說明,倘若政府接納民主黨方案,我們會向民主黨推薦,別無其他條件。我們給予確定的答覆。但唐英年一再強調,沒有保證會接受民主黨的方案。
21.6月17日,行政長官與余若薇辯論的當日,梁愛詩公開表示民主黨的2012改良方案不違反2007年人大常委的決定。隨後,基本法委員會內地委員饒戈平亦表示:民主黨方案可以討論。那時我已相信中央高層已有新的決定,但劉慧卿和張文光仍不樂觀。
22.6月19日,我與張文光在行政長官辦與曾蔭權、唐英年、林瑞麟和譚志源等會面。行政長官通知我們北京仍未作最後決定,但接受的機會較大,他希望民主黨在稍後的特別中央委員會會議通過動議,支持2012改良方案,中央才授權特區政府公佈修訂方案。當天傍晚,民主黨特別中委會以23票支持3票反對,1票棄權表示支持在立法會通過民主黨的2012改良方案。當晚,接獲中聯辦馮巍的電話,邀請民主黨三人翌日早上到中聯辦會面。
23.6月20日早上10時,我連同劉慧卿、張文光再到中聯辦與李剛、馮巍和劉春華三人會面。我方正式得到通知:中央政府經全面深入研究後,認為民主黨2012的改良方案是符合2007年人大常委的決定,故事件已全屬特區政府的授權範圍,特區政府如提出民主黨的改良方案並在立法會獲得通過,實行的細節將由特區政府以本地立法的形式自行處理。此外李剛更稱中央會就未來一次過立法解決2017和2020終極普選問題,進行深入研究。
24.6月21日中午,行政長官公佈政府接納民主黨的改良方案。行政長官並謂區議會新增5席的提名門檻必會是公平、合理、容許各黨派參與和有競爭性的選舉,他更說在會晤各黨派後得悉:沒有一個黨派要求提名人數超出20名區議員。此外,政府會考慮取消區議會委任制。其後,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譚志源發表聲明,指特區政府理解民主黨就二○一二政改方案的立場,是以該黨所提出的「一人兩票」為主要關鍵。至於二○一二年以後的選舉安排,理解民主黨並沒有放棄其原則立場,包括爭取取消功能組別和實現雙普選的目標。政府尊重民主黨的立場。晚上,民主黨在黨大會討論是否支持政府採納民主黨改良方案。大會進行了超過4小時的辯論,最終以接近8成的大多數黨員投票支持通過改良方案。午夜,民主黨召開記者會,要求特區政府把政改方案的投票日期從6月23日押後至7月14日,即立法會休會前的最後一個會議。
25.6月22日,我、張文光和楊森與曾蔭權先後通電話要求把投票日期押後,以便我們有更多時間向公眾解釋改良方案,爭取更多市民的支持。其後,林瑞麟表示不會押後投票。6月23日,民主黨支持何秀蘭議員提出的終止辯論和表決的程序動議,但該議案被多數議員所否決。
26.當時,外界要求民主黨:政府不答允延期諮詢市民便否決方案。民主黨立法會黨團連同六人工作小組作了認真的考慮,認為不可能否決方案,理由如下:
(a)政府新修訂的政改方案是採納了民主黨的區議會改良方案。政府游說了建制派支持,我們反對是於理不合;
(b)民主黨的改良方案內容並不複雜,普通市民透過新聞報道大都明白,故在投票日已有兩個民意調查的結果作為參考:
(c)政府把改良的政改方案提交立法會投票表決時,民主黨的立法會議員只能根據黨大會的授權投「贊成票」。
27.從6月23日至25日,立法會作了近三天的辯論,終於就政改方案進行表決。民主黨的立法會議員鄭家富不跟從黨大會的決定投票,宣佈退黨。民主黨其餘8位立法會議員投了贊成票。政改方案終於以46票,超過全體議員的2/3大多數通過。
對一些指摘和批評的回應
28.在通過政改方案的前後,民主黨受到一些民主派支持者的強烈抨擊,指民主黨放棄理想和原則,作不利民主的妥協。基於以下原因,這批評是不成立的:
(a)民主黨支持通過民主黨的改良方案,是階段性的、實質的民主進步成果。我們仍然堅持爭取2017和2020年實行真正的普選,並會在日後透過與中央和特區政府的持續對話會談,爭取一次過立法解決;
(b)民主黨的改良方案帶來了新增的5個直選議席,另外5個由區議會提名並由320萬(非屬傳統功能組別的)選民投票選出。這無疑增加了政治制度的民主成份。我們不應放棄這一個務實的、進步的、可成功爭取的機會。量的進步累積起來,便促成質的改變,成為不可逆轉的巨變;
(c)新增5個功能組別絕對只能是過渡性的,到2016年我們爭取增加直選議席的比例時,要把一些功能組別議席,包括這5個區議會功能議席,轉變為直選議席。這新增的5個功能議席由320萬人選出,只會彰顯現有的傳統功能組別,由23萬選民選出30席功能組別議員,是多麼的不公平和不公義。若公民黨梁家傑於2007年參加800人的行政長官小圈子選舉,不是合理化和美化小圈子選舉制度,為甚麼320萬人的區議會全民變相直選,反而會合理化和美化功能組別呢?我們相信港人的眼睛是雪亮的;
(d)通過改良的政改方案會使很多長期支持民主的、相對沉默溫和的港人,不再感到困在政治僵局中,忍受社會爭拗和撕裂的痛楚,他們會對未來爭取真普選重燃希望。若支持民主派政治光譜和人數都擴大和擴闊了,會為回歸13年以來沉滯的政局帶來生氣。
29.有些人指摘民主黨的會談和協議是「黑箱作業、枱底交易,以至破壞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我們總結回應如下:
(a)這次與中央官員的會談是在保密安排下進行,主要由於中央認為破冰會談是十分敏感,故作出這樣的要求。但在與李剛等會談後,雙方便立即向外公佈和披露自己一方的表述和立場。至今,已經沒有甚麼重要的會談內容還未公開,所以並不存在「黑箱作業」的問題;
(b)所謂枱底交易的指摘更是毫無根據和無的放矢。民主黨重申:在決定不參與「五區公投」後的兩個月中央才開始接觸民主黨與我們對話。日後,李剛說與民主黨溝通,因為我們不參與公投是理性的表現,只是中央決策的考慮因素,事前民主黨全不知情,事後亦沒有改變我們對公投的態度和政策,包括容許黨員以個人身份協助「五區公投」和民主黨公開呼籲市民在5月16日投票等。此外,民主黨亦從沒有與中央特區政府作出任何至今沒有披露的協議。所以,何來枱底交易?
(c)有長期支持民主黨的朋友,對共產黨很抗拒和不信任,他們擔心我們談判經驗不足,容易受騙或不知不覺被統戰,失去原則和立場。我們充分理解這些憂慮,但不能因而拒絕與中央對話會談。要處理香港的政改問題,不可能不與中央會談,否則不符合政治現實。這次「破冰會談」其實是在雙方十分有限的互信下進行的。首先,我們堅守「和支聯會維持關係」的原則,不作妥協;其次我們堅持在5月16日投票前不與李剛會面,以避免做成打壓「五區公投」的效果;其三我們拒絕支持政府原方案,而堅持中央接受民主黨的改良方案,藉此顯示中央日後有繼續會談的誠意。我們深信:有中央讓步的誠意,才有會談與協議。
30.另一個說法是:民主黨支持區議會改良方案,違反民主黨2008年立法會選舉時提出,要爭取2012雙普選的競選政綱,所以對選民背信棄義,這說法亦是不成立的。我必須指出,民主黨在2008年提出繼續爭取2012雙普選,因為那時尚有頗長的時間才到2012年。但面對2007人大常委的決定,民主黨在競選期間已多次提及,若不能落實2012雙普選,便全力爭取在2017和2020年落實真正的普選路線圖。其實以往兩年,泛民內也有黨派提出2017和2020年的普選路線圖,嚴格來說任何路線圖方案已偏離了「爭取2012雙普選」的政綱。但市民沒有這樣指摘他們,因為大家都明白,爭取實現理想目標的同時,從政者亦必須合理地照顧政治現實,包括2007年人大常委的決定。既然政府一再強調2017和2020年是普選的時間表,我們爭取一個配合這個時間表的路線圖亦是合理和務實的。所以,民主黨先取得2012年有一個實質的民主進步,然後藉對話繼續爭取路線圖,是符合香港市民的共同理想和願望的。
總結
31.民主黨支持改良方案的決定,雖然得到大多數市民的認同,但卻引起了一些政黨、議員以及市民的非議和批評。無論如何,民主黨仝人作出這決定時,是以真誠的態度來作出判斷,以民主發展的利益為基本考慮。我們相信時間和歷史將證明我們的判斷是正確的。我們亦期望在未來的民主運動中,不同的黨派會繼續使用不同的途徑抗爭,只要普選的大目標一致,便應「和而不同、殊途同歸。」我們絕對不應把內部分歧變成分裂,人民內部矛盾變成敵我矛盾,使支持者失望。
32.在未來的日子,民主黨將連同民主派的朋友,持續透過議會內的壓力、議會外公民社會的抗爭、以及與中央及特區政府的對話會談,來爭取落實2017和2020的終極普選和廢除功能組別。「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民主黨仝人和民主派朋友過去二十多年的努力,顯示大家對民主的承擔。讓我們大家繼續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為民主團結抗爭,廢除功能組別,實現終極普選而奮鬥。
民主黨主席 何俊仁
2010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