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庭八年來遭財務公司不斷錯誤追數,每隔兩、三年便收到追數信或追數公司拍門向不認識的人追債,即使兩度向財務公司澄清無此人,滋擾仍未平息。法律界人士指出,本港法例沒規管寄信及拍門等纏擾追數行為,被錯追數的巿民沒得到保障。
杜小姐與雙親於13年前入住一幢新落成的公屋大廈單位,約八年前,她家地址疑遭人盜用作借貸,開始接到追數噩夢。她表示,收到由亞洲聯合財務向一名不認識的姓陳人士追欠款,因事不關己,沒理會。兩至三年後,再收到該公司追數信。約於三年前,開始有人上門追數,「追數佬拍我哋門,問係咪陳XX,當時只有我父母喺屋企,好驚」。
聲明無此人仍遭滋擾
鑑於事態嚴重,她致電亞洲聯合財務交代事件,並提供住址申明沒此人在其單位居住。惟早前又收到亞洲聯合財務委派的收數公司寄來追數信。她再度致電亞洲聯合財務,職員着她提供地址,稱會在借貸資料庫移除此人名單,下次不會批款,但沒獲承諾不再上門追數。
她曾向香港環聯資訊有限公司求助,該公司回覆她只能代向有關財務公司查閱該項借貸資料。她質疑財務公司亂批款,「點解借貸時唔問人攞近月嘅住址證明,審批程序好有問題。」
記者以借貸人身份致電亞洲聯合財務的客戶服務熱線查詢,若沒住址證明,可否申請貸款。職員稱可嘗試登記,由審批部批核。
亞洲聯合財務有限公司回覆本報表示,已調查事件及記錄在案。惟涉及客戶個人私隱,具體詳情不便透露。該公司又指,已按「放債營運守則」處理貸款及追討程序,也確保追討時不會對第三者作出滋擾。對本報查詢會否核實住址證明,及為何八年來不斷向杜小姐單位追數,該公司沒回應。
檔案編號:0607051
律師的話:追數滋擾無法例規管
法律界人士黃鶴鳴指出,不少銀行及財務公司均採用收數公司追款途徑,收數公司多採用纏擾手段,包括致電、登門追債等,令欠債人不勝其煩而還款。「追卡數、欠賬只係幾千或幾萬蚊,搵律師出信都要幾千蚊,銀行或財務公司唔會嘥呢啲錢出律師信,或者申請對方破產;反而會搵收數公司,久不久打電話或者上門拍門,收得幾多得幾多」。
他又表示,本港有別於加拿大和英國,沒有法例監管纏擾追數,警方難以就纏擾行為而採取拘捕行動。如遭追錯數,惟有向銀行或財務公司澄清,或向金管局求助。
社會服務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各類表格: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forms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