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近日高調宣佈,在成立了國學研究院和高等人文研究院之後,又成立儒學研究院。八十三歲高齡的資深教授湯一介出任院長。湯一介在八十年代曾經參與多份人權文件的簽名,與妻子、比較文學專家樂黛雲一起,在八九民運中相當活躍。九十年代之後,湯一介頗為消沉,後來當官方扶持傳統文化、國學、儒學的時候,大概耐不住晚年的寂寞,居然積極參與其中。季羨林去世之後,湯一介大有成為當代「商山四皓」之一的勢頭。
儒學面具借用一下
儒學由小妾熬成了正室。北大儒學研究院副院長王博表示,儒學要在當代社會發揮貢獻作用,必須解決儒學與當代中國的關係,包括「儒學與和諧社會」等。是的,如果這個課題研究成功,用儒學就能達致和諧社會,便可節省五千億元維穩經費,對國家的貢獻何等巨大!
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郭齊勇也表示,現在不少高校在開展儒商班,都是對企業家的培訓,但這不夠,儒家思想應該參與到加強幹部培訓的課程中去。是的,如果儒學可以薰陶出一批「富貴不能淫」的「儒官」來,如果儒學可以遏制官場「無官不貪」的怪現狀,那麼連紀委和反貪局都可以撤銷了。
這些學者的最高人生目標就是當上「國子監祭酒」,所以他們希望國學院不僅是讓富豪來鍍金、為大學撈大錢的「商學院」,更應當是「為官僚服務」的「官學院」。如今,物換星移,馬列式微,儒家當立。然而,從馬列到儒家,看似南轅北轍,其實北京當局只是換了一個招牌,骨子裏依然是專制獨裁的那一套把戲。既然馬列的油彩逐漸褪去,扮相不再吸引人,那麼儒家和國學的面具也可以借來用一下。
中共建政以來,儒學的命運如同過山車一般,忽上忽下,時而被打入地獄,時而被捧上雲霄。砸孔廟、挖孔墓的,是共產黨;耗費國家財政舉辦祭孔大典、在全球興辦孔子學院的,也是共產黨。而儒學也與時俱進,過去為帝王將相服務,今天為共產黨服務。主人換了,服務項目卻沒有變。於是,北大國學院和儒學院的教授們,身在未名湖,心在中南海,能夠到南書房去值一夜班,便是一生中莫大的榮耀。
難以挽救北大水準
然而,即便叠床架屋地設置國學院和儒學院等機構,亦難以扭轉北大學術水準的直線下降。根據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QS公佈的二○一○年亞洲大學排行榜,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名列前茅,北大則跌出前十位,北大的論文援引數量更是只有七十四名。
作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北大拋棄了德先生和賽先生的傳統,轉而充當官的幫忙與幫閒,及商的幫忙與幫閒。倘若蔡元培、陳獨秀、胡適、魯迅等先賢地下有知,恐怕也要為之扼腕長嘆吧。
文:余杰
中國獨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