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鼻敏感及哮喘是本港常見疾病,醫管局中醫門診去年夏季開始,為這些病人提供天灸治療,望可減急症室壓力。除鼻敏感病人病情明顯有改善外,哮喘病人接受天灸治療後,復發持續日數及每日使用西藥次數,均分別減七成及四成。醫管局今日起,招募702名13歲以上的哮喘病人,參與天灸治療研究,用科研引證其功效。 記者:陳凱迎
醫管局中醫藥資訊及科研經理謝達之稱,天灸是利用藥物貼敷於特定穴位表面,借助藥物刺激穴位,使局部皮膚充血,以調整氣血來防治不同疾病。以哮喘為例,中醫會用由白芥子、延胡索、生麻黃及肉桂等中藥調製成膏藥,外敷在背部大椎、肺俞、腎俞及定喘四個穴位。
哮喘及鼻敏感常於秋冬季發作,謝達之指,中醫會採取「冬病夏治」,意即根據中國傳統節氣,在夏至後選定三日,進行天灸治療,以防冬季復發。
醫管局去年夏季,進行第一次天灸治療鼻敏感及哮喘計劃,於轄下的中醫教研中心提供天灸治療服務,並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逾600名哮喘病人接受治療後,復發的持續日數,由原來的3.75日減七成至1.2日,復發時每日使用西藥的次數,由3.78次減四成至2.28次,病情改善者以年輕病人為主。逾千名鼻敏感病人接受天灸治療後,病情也有明顯改善。雖然有醫學文獻指曾有病人接受天灸治療後,敷藥部位有水泡及化膿的副作用,但上述病人並無這些情況出現。
謝達之表示,醫管局轄下的14間中醫門診均有提供天灸治療,「舊年2,000個名額好快就滿,今年增加到5,600個都好踴躍,最多只可以增加到6,000個」。但服務反應熱烈的同時,天灸治療在本地卻欠缺科研實證。
需接受三次治療
因此,醫管局與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合作,進行隨機雙盲研究,今日起招募702位13歲或以上的哮喘病人,分成兩組,一組利用中藥貼進行天灸治療,另一組用無藥效但無害的安慰劑,以科研方法證明天灸的療效。
參與病人須於本月19日、29日及下月8日,接受免費的天灸治療,並於完成最後一次治療後的三、六及九個月,進行評估,孕婦、糖尿病及皮膚過敏等病人不宜參與;有意者可致電25890458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