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社保基金理事長戴相龍在人民銀行主管的刊物《中國金融》上示警,美元貶值增加中國外滙儲備貶值的風險,剛好,中國外滙管理局在網站上刊登第二輯的外滙管理政策熱點問答,提到中國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外滙投資實現保本,美元即使大幅貶值,也不會使中國外滙儲備遭受重大損失。 記者:臧倩
中國似為美元有貶值的可能做好準備,對歐元支持亦不離不棄,歐洲市場是中國外儲主要投資市場之一。不過,外管局仍十分關注希臘等高債務國家的危機進展。此刻,中國亦增持日本國債,此舉一來可助日本減低其財政理力,二來可多元化投資組合。外交部發言人秦剛昨被問到中國購買日債時未有正面回答,只說中國一向本着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的原則經營外滙儲備,並在逐漸實行多元化戰略。
外管局昨日發出的稿亦清楚列明對外滙儲備取得長期的、穩定的、較好的回報有信心。就算人民幣升值造成的外滙儲備賬面損失,亦遠遠小於金融資產的賬面盈餘。
外管局更強調中國外儲未投資次貸等高風險產品,也沒有投資兩房(即房利美與房貸美)股票,兩房的債券目前還本付息正常。外管局還表示目前堅持的多元化投資也可能使外管局「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通過其它貨幣的升值抵銷美元貶值帶來的影響。
投資國債收益率低
「安全」是外儲投資的首要原則,具體又可以分解為三個關鍵字,多元化、長期性和戰略性。所謂多元化,就是通常說的「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裏」,換個角度說也就是「東方不亮西方亮」。所謂長期性,是指確定資產結構時,要綜合考慮各種資產的風險收益特性、市場發展趨勢等長期因素,作為國際市場上一個負責任的長期投資者,外滙儲備絕不是「超級散戶」。所謂戰略性是指確定貨幣結構時,要綜合考慮中國國際收支結構和對外支付需要、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的發展趨勢等宏觀性或戰略性因素。不過,戴相龍還是提醒,中國外滙儲備中美元資產所佔的比例預計在65%至70%,且大部份外滙儲備都已被用於購買美國和其它發達國家的國債,收益率僅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