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貨幣政策逐漸回歸理性之下,內銀去年瘋狂放貸,但今年要「吸水」補充資本充足率。持有多家銀行股份的中央滙金既要保持控股權亦需令股東安心支持再融資大計,便先全力以赴再部署向大戶借「平錢」填補儲備。
部署向大戶借平錢
路透社報道,滙金擬於農行上市結束後,分批發行至少1200億元人民幣債券,集資部份資金是用於國有銀行A+H的融資計劃。表面上,滙金面對中行(3988)、工行(1398)、建行(939)陸續而來的百億大融資,需籌資解決燃眉之急。
不過,由財政部出資、國務院授權的滙金,背景顯赫,或令其可享受較低的發債利率,以低成本從銀行市場融資,然後再參與三大行的配股。再者,銀行間公開市場的債券主要購買力是銀行、保險機構與大型機構性投資者,滙金此舉十分聰明,反手向銀行借「平錢」。
信達證券債市研究李建朋認為,滙金債券的期限應該較長為10年,由於有財政部背景,有國家信用擔保,評級應該超3A,利率方面也與政策性金融債相當,在3至3.5厘左右,而普通3A金融債的利率則要高出約1個百分點。
料本月下旬集資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楊豐估計,滙金金融債期限長,相信較易吸引保險公司資金,不過,若發行規模大,保險公司在購買力上亦會產生壓力,因此,不排除滙金會給予高一點利息。
按昨日收市價計,中行、建行、工行的息率分別為3.985、3.678、3.404厘,均高於或接近滙金債利率,覆蓋滙金的發債成本完全沒有問題。
農行將分別於本月15日及16日在上海和香港掛牌,故預計滙金發債的窗口期會在本月下旬打開。消息人士確認,該債券不會以中投的名義發行,中投已經定性為市場化經營的公司,而滙金則是代替國務院行使對國有銀行的控股權,有政策性的因素,滙金作為新的發債主體,所發債券將定性為政策性金融債。
目前,中行、建行已確定A+H配股,工行也考慮以此方式融資。按融資規模上限,中行600億元、建行750億元計,滙金分別持有兩行67.53%、57.09%股權,需出資約833億元。而工行配股規模尚未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