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一派位昨日放榜,25%升中生未能獲派首志願,18間將於9月「升呢」為英中的中文中學,成為家長叩門新寵。其中港島民生書院昨出現叩門人龍;九龍東兩校叩門人數分別飆升八成及四成。有教育團體認為,家長四出叩門反映對英中有強烈渴求,不欲子女只入讀普通中學的英文班。
記者:倪清江、夏志禮、歐陽文倩
今年有61,309名學生參加中一派位,75%獲派首志願,獲派首三志願比率達89%。教學語言修訂方案將於新學年起實施,原有112間英中幾乎全部不變,另至少18間中中「升呢」為英中,全港半數中學可開辦至少一班英文班。不少學生昨得悉獲派英中後,顯得萬分雀躍。
部份派位未如理想的學生,昨晨即與家長四出叩門,傳統英中中華基督教會銘基書院,早於8時半已有近百人報讀。女兒獲派非英中的家長黃太說:「都係博吓,最主要係獲派學校只有兩、三班英文班,就算阿女中一編班係英文,都唔擔保中二仲喺英文班。」另一家長黃先生稱對傳統英中信心較大,「新嗰批真係唔知質素點」。
蒙民偉書院叩門者增80%
不少家長仍一早盯上「升呢」英中,其中提供10至15個叩門名額的港島民生書院,一度出現逾30報名人龍,昨共接獲205人報讀。副校長羅潤國預期,今年叩門人數會比去年400人多出一成。到民生為幼女叩門的黃太表示,去年該校仍是中中,因此沒有為大女報讀,但今年情況則不同。
同樣會變成英中的觀塘中華基督教會蒙民偉書院,昨收到約170人爭讀五至六個叩門學額,較去年大增80%。黃大仙保良局何蔭棠中學校長麥添亮表示,昨日有200人叩門報讀,比去年同日多40%,當中一成學生本已獲派英中,估計他們是想轉往較就近的學校而報名;該校叩門學額不多於兩個,競爭情況與同樣有200人叩門的北區傳統英中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相若。(見表)
教育局想淡化英中不成功
元朗有四所中學轉為英中,但聖公會白約翰會督中學表明不欲加劇區內縮班殺校危機,今年不接受叩門。
包括將軍澳在內的西貢區,英中會由一所增至三所,保良局黃永樹小學校長曾碧霞表示,今年150名學生中40%獲派英中,去年則只有25%,其中有20多人獲派新英中將軍澳官立中學和景嶺書院。觀塘的蒙民偉書院和梁式芝書院一同躋身英中行列,藍田循道衛理小學校長陳翠珍表示,有17人獲派該兩校,整體154名學生中,49%獲派英中,比率較去年高兩成半。
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認為,教學語言修訂方案令家長更加爭讀英中,「教育局想淡化英中同中中,係唔成功,更『濃化』英中」。
部份英中叩門情況
學校:港島民生書院
叩門學額:10至15個 首日叩門人數:205
學校:保良局何蔭棠中學
叩門學額:1至2個 首日叩門人數:200(↑40%)
學校:中華基督教會蒙民偉書院
叩門學額:5至6個 首日叩門人數:170(↑80%)
學校: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
叩門學額:未定 首日叩門人數:103(↑26%)
學校:將軍澳官立中學
叩門學額:8個 首日叩門人數:35
學校:沙田蘇浙公學*
叩門學額:5個 首日叩門人數:203(↓28%)
學校: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
叩門學額:2個 首日叩門人數:200(不變)
註:*原為英中;()內為與去年比較
資料來源:受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