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打擊冒牌或假藥,海關將與消費者委員會合作,公開曾賣冒牌或假藥的藥房等名稱,讓消費者買藥時作參考,收阻嚇作用。
3年巡查428藥房
零售界昨舉辦「打假用真交流會」,參與的海關助理關長譚耀強稱,每年有關假貨的個案中,涉及冒牌或假藥的只屬少數,約為總數的2%至3%,「但係藥會食落肚,一粒假嘅都嫌多。」
海關情報及調查處版權及商標調查科高級監督何仕景說,與業界一直合作巡查藥房,07年5月至今年3月共進行28次行動,巡查全港428間藥房,發現5.8%共25間賣冒牌或假藥,拘捕53人,撿獲2,083粒假藥。
他透露今年內將與消委會合作,在《選擇》月刊等,公佈曾販賣冒牌或假藥的店舖名稱及地址,以收阻嚇作用,及提醒消費者小心。海關又會成立專責檢控人員,並將假藥可能造成的傷害,呈上法庭,作為判決參考。
衞生署高級藥劑師陳鴻健說,冒牌或假藥可能含有較大副作用成份,部份假藥甚至已感染細菌,不但延醫,更可能致命。
交流會前十多名新界區藥房代表到場示威。代表張先生批評當局巡查不力,罰則太輕,令更多藥房願冒險賣假藥,「搞到普通藥房無三成幾生意,連我喺藥房做都減咗人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