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麼多年的災難,離不開天災人禍,人禍不能夠拍,只能拍天災。從天災裏反映老百姓的生活、情感、人性……。」導演馮小剛坐在我旁邊,講他拍《唐山大地震》的立意。
我問他:天災裏面有沒有人禍的因素呢?其實我知道答案,只是故意試試他。
他說:肯定有。但不好拍。我想他的「不好」是不允許或拍了也無法通過檢查的意思。
陶傑說:如果在拍唐山地震災區場面,有廣播的聲音說:不管東震西震,不能放下批鄧,誓把反擊右傾翻案風進行到底。那就把當時的時代背景全部烘托出來了。
馮小剛無語。他轉說在唐山拍戲時,與當地居民的接觸,他們對拍大地震這題材的合作與支持。又說當地居民對解放軍救災的真心感激。他說現在的人不會有這種感情。
我說那是真的。那時至少還是在軍隊中大學毛澤東思想為人民服務的時代。但我覺得陶傑所說更為真實,當時的頭等任務是搞運動,這是不應忽略的時代背景。
我那時雖在香港,但太太在左派機構工作,她一直抗拒機構裏的左傾思潮。我們既對地震痛心,又對左派不停的政治學習憤怒。這電影不知何以沒有拍出這樣的背景。這應該是可以通過檢查的人禍吧。沒有了這時代背景,這感人的人性故事就不一定要把地震拉進來。有沒有地震,與電影的情節發展不那麼相干。
看電影那一晚,出來在巴士站遇到小思,她剛在藝術中心看了內地拍的紀錄片《上訪》,影片拍的訪民許多個案,讓她難過和激動。這也是災難,而且是現在仍持續在發生的災難。百分百人禍。當然,這不是主流電影,應不能在內地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