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爭取民主需要做的事 - 孫進

當前爭取民主需要做的事 - 孫進

政改過後,爭論依然持續,但米已成炊的事實,卻無法改變。在新形勢中,各方勢力的策略和角力將是未來十年香港政治發展的關鍵。但更值得留意的,是反政改集會和七一遊行的人數均未如理想。對以公民抗命方式爭取民主的人士,尤其是一眾青年,無疑是一記悶棍。我們應該做的,不是指摘誰是叛徒,而是在這場改革之戰中,思考長期作戰的方略。

善用選票創造新政局

身為公民,選票是強大的政治武器,善用手上一票將能創造新的政治局面。現方案的確未如人意,但區議會的一票,其重要性大幅提升則是不爭事實。毫無疑問,明年的區議會選舉將會是有區議會選舉以來最激烈的一次。當區議員晉升為立法會議員不再是妄想後,勢必吸引各方才俊參與選舉,務求先取得區議員席位,再取得政黨支持,參選立會。而對政黨而言,取得足夠的區議會議席來符合參選立法會的提名門檻是首要工作。
從現時有關參選門檻的討論情況,一個政黨至少要取得十個區會議席才達到參選門檻。大黨如民主黨或民建聯或者毋須擔心,但像公民黨、社民連和工聯會等政黨,以現有的議席數目則毫無疑問要和其他政黨合作才有機會參選立法會的區議會功能組別。因此,所有政黨應當在來年的選舉爭取足夠的議席,以達致參選區議會功能組別為首要任務。各政黨的支持者亦應踴躍投票,幫助屬意政黨得到更多議席。可能會有人質問為何仍要參加如此不公平的選舉。但不要忘記,在建制力量張牙舞爪的今日,市民需要一批堅守原則的議員捍衞香港。
此次反政改集會及七一遊行有兩個重要的教訓:一是面對日益兇暴的政府和偏頗的主流傳媒,應如何應付;二是以現時網上動員及自發性動員的局限。自反高鐵一事後,政府對示威者的打壓層出不窮,從羅織各種罪名,到搜查以及跟蹤示威者。但在電視及報章等傳統傳媒卻鮮少看到,更多的是將參與公民抗命運動人士標籤為「激進」、「搞事」,甚至以狗仔隊揭露示威者私生活,以醜化他們。

人際傳播勝網上動員

面對如此局面,網上動員的局限表露無遺。在不少市民都以主流媒體接收資訊的情況下,反對人士就難以爭取民眾支持。因此,所有有志爭取民主以及社會改革的人士應以己身之力,和身邊的人多傾談,講解現時香港的情勢以及抗命者的訴求。畢竟,親身經歷和語言,是對抗謊言和暴力的最有效武器,六四燭光集會不正是如此嗎?幾萬人甚至數十萬人一齊發聲,還用害怕建制的謊言和暴力嗎?
在七一遊行中,不少人手持港英旗。或者他們認為這是他們不信任現政府的表現,但請不要忘記,港人所爭取的,是一個由港人自治的民主、自由、法治之城,而不是由宗主國控制的殖民地。未來的香港政治,需要港人奮戰不懈,不斷向親人、向朋友、向政府表達他們的訴求。如此,才是我城的興亡之道。
文:孫進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