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五萬元報酬青年囚224月衣物蘸可卡因運返港

為五萬元報酬青年囚224月
衣物蘸可卡因運返港

【本報訊】生於破碎家庭的無業青年,為貪圖五萬元報酬改善清貧家境,甘願替人從南美洲將大批蘸有可卡因毒品的衣物帶回港。他在香港機場被海關截獲,從行李篋內搜出35件柔軟度及重量異常的衣物,後驗出衣物蘸有近三公斤可卡因,市值207萬元。該青年昨在高等法院承認一項販毒罪,判囚18年8個月(224月)。記者:陳詠詩

現已19歲的無業被告劉振聲,辯方求情稱,被告出世後,父母離異,自幼跟隨祖父母生活,家境清貧。他中一便輟學,曾任職地盤散工及廚房工人,月薪僅1,000元。被告求情信稱,為改善家境,才誤信他人唆擺販毒,已感後悔。

重量異常驗出毒品

高院暫委法官李瀚良斥被告為改善家境犯案,但從沒有想及販毒會令更多人沉淪毒海,行為極度自私,認為案件十分嚴重,被告年輕或得家人求情並非減刑因素,被告將毒品從外地帶進香港,須依例加刑三年。
案發於去年8月8日,被告從秘魯首都利馬,乘飛機經南非約翰內斯堡回港,於入境大堂因形迹可疑被海關截停。關員發現被告行李篋內35件衣物和毛巾異常,質地不柔軟,重量達18公斤。

運近三公斤值207萬

海關其後抽取衣物纖維作毒品測試,驗出可卡因,而衣物及毛巾共蘸有2.96公斤可卡因,市值約207萬元。
海關早前指,涉案販毒集團利用酒精溶解可卡因,將衣物及毛巾浸在可卡因溶液中,待酒精揮發後,可卡因便滲透衣物纖維中,然後把加料衣物放進行李篋內運送給買家。買家收貨後以同樣方法,將衣物加入酒精便可還原。
被告於警誡下承認替一名叫「阿清」的人從秘魯利馬帶毒品回港後,可得五萬元報酬,機票費用全由阿清支付,他打算抵港後將滲毒衣物帶到紅磡交收。
案件編號:HCCC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