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殺1.33億定金 不追10億差價 備受質疑天匯風波 立會邀李兆基解畫

只殺1.33億定金 不追10億差價 備受質疑
天匯風波 立會邀李兆基解畫

【本報訊】恒基地產以天價逾7.1萬元一呎出售港島西半山豪宅天匯,所引發的世紀大撻定風波有新發展。政府及恒地昨日就事件公開雙方過去多月以來共七次的信件往來紀錄,地政總署質疑恒地為何只殺撻定買家5%、即約1.33億元定金,而不是按一貫做法向買家追討差價,認為做法不尋常;包括警方在內的多個執法部門,現正調查恒地及相關買家是否涉及虛假交易。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通過邀請恒地主席李兆基及一眾買家,下周一到立法會解畫。
記者:馮永堅、湯家明、麥志榮

這宗世紀撻定風波在去年10月引發。恒地回覆政府信件內容透露,去年10月,天匯賣出24個單位,買家也支付了樓價10%至15%作定金,當中68A一個複式單位,呎價打破紀錄至逾7.1萬元;但受經濟不景氣影響,買家要求有更長的成交期,令其可延至今年6月才完成交易。有立法會議員質疑恒地製造高呎價,目的是吸引投資者入市;恒地主席李兆基多次重申天匯成交沒有造假。

恒地主席李兆基。 資料圖片

天匯位於西半山干德道。

恒地指買家無力支付損失

天匯24個已賣出單位中,只有4個能如期完成交易,最終20個單位撻定,撻定金額達1.75億元。不過最令人質疑的是,恒地只是沒收買家5%、共約1.33億元定金,而不是按一貫做法向買家追收差價。立法會議員李永達昨估計,差價可能高達10億元,質疑恒地為何要優待撻定買家,李表示:「係唔係有啲嘢我哋唔知呢?」地政總署曾就恒地的不尋常做法,去信恒地要求解釋,不過恒地回覆指,該批單位是由四名買家以20間公司登記買入,並指買家均為以一元成立的空殼公司,相信他們不會有資產並無能力支付恒地的損失。恒地又指追討差價需時,對豪宅樓市樂觀,認為可重新出售那些單位,因此未有向撻定買家追討差價。
律師會物業委員會成員林新強認為,恒地作為上市公司理應為股東爭取最大利益,只是沒收撻定買家5%定金做法不尋常。他又說,自己從事樓宇買賣20年,只見過一宗類似的撻定處理情況。中原財務董事總經理梁理中說,市場沒有統一「對付」撻定買家的標準,難以評論恒地是否優待買家。不過,他指撻定者如果是普通個體買家,發展商一般都會跟足買賣協議,充公定金及追討差價。

李永達質疑恒地為何優待撻定買家。

多個執法部門已着手調查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昨在立法會表示,政府立場明確,絕不接受發展商在售樓過程中造假。她指,包括警方在內的多個執法部門已着手調查。多名立法會議員稱,即使地政總署及恒地公開天匯事件內容,也未能釋除公眾疑慮,故會在下周一召開特別會議,及邀請恒地李兆基及一眾買家到立法會解畫。
恒地發言人表示,會先諮詢律師意見,暫時未決定是否派員到立法會。本報曾致電涉及六伙撻定單位的前唱片騎師秦善文,惟其手提電話已取消服務。警方發言人稱不評論事件。

議員質疑恒地出售天匯手法

1)恒地為何只殺撻定買家5%定金

2)恒地沒按一般追討撻定買家程序追討差價,原因何在

3)天匯最高成交呎價逾7.1萬元是極不尋常,因同區呎價多是3萬至4萬元

4)買家秦善文買入六個單位,但恒地只標榜其買入最貴一個單位的呎價是逾7.1萬元,有誤導其他買家之嫌

5)單位屬內部認購,恒地沒有解釋如何找到買家,質疑恒地與買家是否相識

資料來源:立法會議員

政府及恒地來往書信重點

─地政總署─
‧要求交代首批共24個單位成交資料,包括成交日期及金額等
‧詢問24個單位延長成交期的原因
‧要求交代與買家以口頭協議延長成交期的確實日期
‧質疑恒地為何選擇不追收20個撻定單位買家差價,只是沒收5%定金,認為做法不尋常

─恒地─
‧公佈20個單位撻定金額及日期
‧撻定總金額為1.75億元,當中68A一個單位撻定金額高達4,389萬元
‧罰撻定買家5%定金,總額為1.33億元
‧該20個單位在去年10月11日至16日,由四名買家以20間公司登記買入
‧撻定日期為今年6月11日及14日
‧買家均為以一元成立的空殼公司,恒地相信他們不會有資產,亦無能力支付發展商損失,因此不追討差額及法律費用
‧對豪宅樓市樂觀,認為可以重新售出單位

資料來源:政府及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