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東京直擊-
【本報訊】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東京稱,人民幣遲早可自由兌換,並跟日圓一樣成為主要國際貨幣。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人民幣資金必然首先流到香港,港交所可從中得益,香港面對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準備應付人民幣流入;投資者最好在人民幣流入前投資港股,早着先機。
記者︰高淑嫻
大和資本自03年開始與港交所合作在日本舉行投資者研討會,向當地零售或機構投資者介紹本港上市公司,往年由前行政總裁周文耀出席,李小加在上月27日首度代表港交所出席。
坐擁人民幣升值優勢
李小加到東京前,剛出席完上海陸家嘴論壇,風塵僕僕,雖然稍露疲態,但也不減風趣幽默本色。由於研討會舉行當天是星期日下午,李小加一開始以星期天打開話匣子,指「美國人周日會返教會,歐洲人去沙灘,中國人上茶樓,日本人則去學習投資,希望所有人都仿效日本人一樣,那(作為港交所行政總裁)我就會非常高興」。
李小加指,內地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資金首先會流入香港市場,以股市為例,當A股市盈率是30倍,港股是10倍,內地投資者一定願意買港股;投資港股亦可以包含人民幣升值的因素,一舉兩得。他還明示暗示地呼籲日本投資者,在人民幣流入港股前投資港股,以便早着先機。
有信心港交所股價再上
雖然農業銀行(1288)可能是最後一隻來港上市的大型國企,但李小加不擔心日後新股上市或港股成交的增長速度。他指部份上市公司只是把個別資產上市,不排除日後把其他資產上市或注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透過配股及供股融資,亦增加股份流通量及交投;隨着人民幣在港存量增多,人民幣投資產品會應運而生,有助推動港交所生意。
「我相信如果我們把中國故事做得對,港交所股價一定高過今日。」面對在150元以上買了港交所的日本長者提問時,李小加回應稱,深信在未來20年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港交所可得益。
日本散戶鍾情內需股
【本報訊】大和資本6月27日在東京舉行投資研討會,為日本的零售投資者介紹香港上市公司,跟去年一樣吸引逾200名散戶到場,座無虛席。大和資本亞洲證券部高級副總裁深野正二朗指,日本散戶對中港股票趨之若鶩,主要受中國的增長故事吸引;農業銀行(1288)預料有5%透過非上市公開招股(PublicOfferWithoutListing,POWL)售予日本投資者,有望掀動日本散戶投資中港股票。
銀髮族佔7成財富財力強
根據本報記者在東京現場所見,參與大和研討會的日本散戶接近清一色是「銀髮族」,即年過60歲長者,又以男性居多。大和資本香港公司總裁野村宏之指,「銀髮族」佔日本人口7成財富,他們是最有能力投資的一群。
日本散戶主要因為中國增長故事,而投資中港股票。野村指出,日經平均指數自86年由16000點上升,至89年12月創出39000點歷史高位,今日卻徘徊在9000至1萬點;暗示高峯已過。
「即使日本豐田在全球汽車銷量屬第一,但由於市場發展得相當成熟,增長有限……雖然個別日本車廠在內地設廠,但相對而言規模十分細,投資者要選擇與中國相關的汽車股,不如直接投資中國汽車股。」野村解釋,日本散戶捨棄本國汽車股,轉投中國汽車股的原因。
多先諮詢經紀再落盤
深野透露,日本散戶對中國零售、汽車、電腦及科技股感興趣,如康師傅(322)、東風汽車(489)、比亞迪(1211)、聯想集團(992)及騰訊控股(700)。雖然未必人人明白騰訊網頁內容,但就希望騰訊成為Yahoo!或Google的爆升翻版。
大和現有1%至2%散戶客,活躍投資中港股票,超過9成透過經紀落盤,甚少使用互聯網,因投資海外市場,客戶需諮詢經紀,了解每隻股票才作出投資決定。
深野預期,農行上市將掀動日本散戶投資中港股票的氣氛。大和有份為農行在日本進行POWL,把農行股份銷售予日本投資者,他估計,POWL佔農行H股集資規模5%,約40億至50億元。
POWL機制自中銀香港(2388)02年在港上市開始出現,之後國壽(2628)、國航(753)、交行(3328)及工行(1398)等大型新股均有POWL。
吉利攻高檔車谷毛利
【本報訊】吉利汽車(175)執行董事洪少倫透露,今年上半年銷售汽車20萬部,等於全年目標一半,下半年推出8款新車,有望刺激銷情。他預期,母公司收購富豪汽車的交易今年9月前完成,母公司毋須把富豪注入上市公司,也可讓上市公司享有交易帶來的好處。
母購富豪料今季完成
洪少倫在東京出席大和資本研討會後,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雖然今年內地樓市及股市齊跌,但沒有影響車市。傳統上,每年1至2月及9至11月是汽車銷售旺季,故4至8月出現按月銷量下跌並不出奇。
他又估計,今年上半年銷量佔全年目標一半,未來6個月推出8款新車,包括首架毛利較高的「帝豪」品牌SUV(運動型多功能車),每部售價將逾10萬元。
轎車平均毛利介乎18%至20%,SUV的毛利率較高,洪少倫認為,推出首架SUV,可以讓吉利嘗試進入高檔的汽車市場。「內地消費者偏好大車,可以Showoff(炫耀),如果品牌不同,價錢相同,消費者都會買大車」,故此,吉利未來計劃增加生產大車。
對於早前南海本田車廠因員工罷工而加薪逾3成,由每月1500元(人民幣.下同)加至2000元,吉利有否遇到相同壓力?洪少倫回應說,吉利工資水平一向較高,沒員工要求加薪;包括花紅在內,吉利每年每人薪金是4.6萬元,淨工資計,每月約2000元,較不少外資及內地車廠高。
此外,工廠員工要求加薪的情況,在珠三角地區較嚴重,吉利廠房位於浙江省,問題相對較細。
續擴生產規模降成本
員工成本沒壓力,鋼材價格今年初上升只帶來些微影響,洪少倫預期,吉利今年會繼續透過擴大生產規模及大量採購零部件,降低生產成本。吉利過去4年每年減省成本3%至5%,今年亦不例外,可望削減成本3%至4%。
對於商務部把汽車舊換新優惠政策延至今年底,他指出,中國車市2000年才起步,這類政策的成效在歐美市場較顯著,吉利的客戶大部份是首次買車人士,難以受惠。
他指,母公司收購富豪的交易可望9月前完成,母公司已滿腹大計,待交易完成便公佈。他認為,母公司毋須把富豪注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亦能分享交易帶來的好處。
花絮
國泰飛機甜品雪糕變金莎
單看相片中的飛機餐,能否猜到是來自哪間航空公司呢?若告訴你,這是來自本港一線航空公司國泰航空(293)往返香港及東京的飛機餐,你會否驚訝?說實話,無人會對飛機餐寄予厚望,但從何時開始,國泰飛機餐變得如此輕便,簡單到似廉價航空公司嘅飛機餐,冰凍麪包、「鞋口」炸魚、乾巴巴米飯,最令人驚訝嘅係甜品由哈根達斯雪糕變成金莎朱古力。
國泰如此大批量採購食品,市面一杯雪糕賣十多元,成本可能只係幾元,一排市面賣幾元嘅朱古力,成本會否低於一元呢?國泰為削減經營成本扭盡六壬,希望下月公佈嘅中期業績能顯露成果。
花絮
被指回歸寶島康師傅勞氣
台灣報章上月初引述台灣經濟部投資處處長凌家裕表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簽訂後,很多商品變成零關稅,台商可以回台設廠,他向康師傅(322)人員查詢,對方表示如果零關稅,從台灣運貨往上海的運費,較從天津去化算,有可能回台。
康師傅財務長林清棠在東京出席大和資本研討會,提及此事最初顯得莫名其妙,後來帶點勞氣地表示,康師傅超過9成產品在中國內銷,加上中國有13億人口,市場龐大,在經濟及經營角度都沒理由搬廠回台。他又打趣說,康師傅倒轉頭來念,發音像富士康(2038),但兩者不能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