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食環署搶走民主女神像、警方向反高鐵示威者噴胡椒噴霧、執法人員多次拘捕示威者等,反映香港賴以自豪的自由空間經已收窄令人窒息。香港記者協會昨發表《2010年言論自由報告》指出,本港政治環境轉差,政府對不同聲音的越來越不包容,都顯示言論自由空間恍如被施緊箍咒,隨時都被收緊受壓。
記者:梁德倫
記協昨日發表言論自由報告,主席麥燕庭表示,政府近期對不同聲音的包容度下降,例如年初警方對反高鐵撥款示威者使用胡椒噴霧、5月底無理抬走支聯會在時代廣場擺放的民主女神像,另外在不同示威場合中拘捕沒有太大衝突的示威人士等,都顯示本港的言論自由空間正被收窄壓榨,箝制越來越大。
造成社會兩極化現象
麥燕庭指,近期一些大致上和平的示威,只要稍有少許衝突,警方便立即拘捕示威者,這做法只會加重市民不滿,在社會上造成兩極化現象,最終引發民間與政府之間的衝突,對立日趨尖銳,「咁樣情況根本無助政府達至一個和諧社會」。
麥燕庭續稱,政府應帶頭保障公民社會的言論自由,而非採取手段令不同聲音消失,「當然唔會話家社會已經變到好似當年文革嘅中國咁,但的確會令有啲人唔敢表達唔同嘅意見」。她指本港的主流媒體一直存在自我審查,情況嚴重,遇到對政府或中央有不同聲音時,會自動過濾,「但好在家有好多唔同方法表達不同意見」。
麥燕庭又警告,政府不應以為現在反對聲音有所減少,就打算為23條立法,「若果趁家推23條,只會引嚟社會上嘅聯合反抗,就好似03年7.1咁」。但她提到,由於中央政府對異見聲音的包容程度日減,故港府在順從中央的做法下,本港的言論自由空間就似被戴上緊箍咒,「只會越嚟越緊」。她促請市民努力爭取應有的自由空間,令緊箍咒失效,「就好似拔河咁,一放手就冇o架喇」。
檢討現行《公安條例》
她又說,政府應反思現時對待不同政見及示威人士的態度,包括檢討現行的《公安條例》,並檢討現時監視、拘捕及騷擾示威者的做法,全力捍衞本港的言論自由。
政府發言人回應時稱,《基本法》保障言論及新聞自由,警方也一向尊重市民和平集會和遊行、及發表意見的權利,只有當社會秩序受破壞時,才採取果斷及有效的行動。
吹風會太多阻礙知情權
【本報訊】當局除採取各種手段收窄公民社會的言論空間,記協又指出,特區政府越來越多時候以不具名的「消息人士」舉行「吹風會」的方式,向傳媒講解政策和決定,而非透過公開透明的記者會交代,變相將發放消息作為對聽話傳媒的獎賞,阻礙廣大市民的知情權。
變相獎賞「聽話」傳媒
記協主席麥燕庭指出,今年3至5月期間,政府至少舉辦22次公開的記者會,但內容大都只屬年度回顧或重要性較低的事情,但當公佈重要的政策和決定時,卻多透過傳媒「吹風會」,據統計該段時間至少有多達12次傳媒放風會。
麥指出,「一個負責任政府係有責任公開地,向市民講解政策同埋理據,而唔係透過不具名嘅消息人士匿埋幕後去講,而事後可以話呢個係消息人士而唔負責任」。同時,政府選擇性揀選傳媒「吹風」,變相以重要消息獎賞「聽話」傳媒」。
她又批評曾蔭權上台後,政府越來越不透明,建議制訂《資訊自由法》,確保市民可查閱政府資訊和文件,並以最多披露和最少豁免的原則立法,保障市民知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