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滙債:A股澳紐元 並不太淡 - 丁世民

暢談滙債:A股澳紐元 並不太淡 - 丁世民

下半年伊始,會是一個甚麼模樣的投資環境,無人敢講,而普遍坊間的取向是牛皮偏淡,正所謂有波幅而欠升幅。事緣困擾上半年的負面基本因素,如「歐豬」債務及信貸評級持續下調、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及美國房產及勞工兩關鍵市場,仍未見曙光等,將繼續令所有資產市場價格難以正式拾升軌。而歐美各國在處於退市及回復經濟增長兩難中,將不斷測試市場水溫,更令市況飄忽。
倘股市真的反映半年後基本面情況預期,那筆者相信,只有內地股市已真正反映這個悲觀勢頭。人民幣在過去兩個星期,自宣佈增加滙率彈性以來,確實兌美元持續上升。但實際上,由6.8275漲至6.776,表面數字上頗為驚人,但升幅只有0.76%。若然人民幣於同期與其他主要及亞洲貨幣比較,兌歐洲貨幣全跌,兌日圓亦跌,只有兌澳紐加的升幅較明顯。

外圍越惡劣中央越谷內需

人行這做法非常聰明,兌美元稍上升,既可令華府嚷着人民幣升值之聲減低,又可令入口價格變得便宜,減低中線通脹威脅。商品貨幣與中國需求預期及經濟增長勢頭的相關系數極大,現時外資頻頻調低中國經濟前景,反令澳元紐元的跌勢更急,及鐵礦石、銅價及煤價回落。澳元及原材料價格下滑,剛好中正中央及國企的下懷!始終我國增長勢頭加快或放緩,對原材料的中長線需求增長趨勢,是改不了的。要是外圍情況越是惡劣,中央便得推出越多刺激內需及個人消費的措施!
明年雙底衰退預期可從各地國債收益率持續下滑中,看出端倪。歐美各國正為發債及財赤傷腦筋,但兩年期美債卻跌至歷史新低;反映美聯儲貨幣政策預期的美元利率期貨及聯邦基金利率期貨,於上月續創合約歷史新高,最新顯示至下年中仍未有加息預期。
但別錯估筆者對高風險資產全面看淡!大戶及歐美央行皆清楚明年悲觀基本面,故退市萬不可之餘,更要按情況作進一步量化寬鬆,及其他經濟措施。A股已跌至第三個黃金比率水平,華爾街則跌至第一個比率水平,而港股相對硬朗。港股最具前瞻性,看來大戶仍要將大市推高,澳紐加三隻商品貨幣亦然!
丁世民
敦沛期貨行政總裁

丁世民、溫灼培、羅家聰及黃元山專欄,將於周一至周五輪流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