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專訪:派杰下半年助7企業上市

公司專訪:派杰下半年助7企業上市

市況反覆,今年已有6家公司「出閘脫腳」押後上市計劃。派杰亞洲行政總裁高寶明接受本報訪問時不諱言,現時市況沒有年初時樂觀,投資者較審慎,但相信下半年轉趨明朗。
派杰下半年計劃協助7至8家公司上市集資,每家公司集資介乎5000萬至2.5億美元(約3.9億至19.5億港元),主要為清潔能源、健康護理、消費及增長類工業、電子傳播及電訊(TMT)等內地民企。

專攻中小企撐鬥志可嘉

派杰專攻中小企,高寶明表示,專注協助中小型公司上市,就是喜歡他們有鬥志,願意接受第三者意見,「不像大公司,當自己是皇帝。」其實,派杰前身為金榜,07年金榜售予派杰,高寶明透露,交易目的就是令重組後的派杰亞洲,成為一家全球最值得信賴的投資銀行。
派杰與金榜彼此選擇對方,高寶明解釋,金榜的銷售團隊強化派杰在港的銷售網絡;至於派杰則為金榜提供走出香港的機會,以及更大的經營平台。
高寶明稱,以往金榜作為投資銀行,沒有特定服務對象,但派杰特別專注清潔能源、健康護理、消費、增長類工業、TMT等領域,有專門研究隊伍分析各公司特點。這可從派杰協助琥珀能源(090)上市反映。當年琥珀在港認識的人不多,同期上市的有獲大孖沙追捧的志高控股(449),但最後琥珀獲逾千倍超額認購,或多或少反映派杰研究團隊的「慧眼」。
面對投資市場不穩,投行安排公司上市難度亦大增;對於下半年投資市場,高寶明稱,他接觸的投資者對中國市場仍有信心,據聞廠商定單已有增加。不過,對於人民幣升值步伐,他則擔心一旦過快,將拖累中國出口,不利中國股市,但相信人民幣急升機會不大。
雖然高寶明坦言,市況仍未明朗,但他滿有信心地說:「市場永遠存在,關鍵是價錢。」定價是一種深奧學問,定得高,投資者沒興趣;定得低,上市公司老闆埋怨公司被賤賣,故要在當中取得平衡。對於投資銀行家來說,是一種藝術。何為合理定價?高寶明說:「存在就是合理。」

定價參考同業比較優劣

他解釋,每次設定價格區間時,都會找尋行業中相類似的公司作基準,比較各自特點及優勢,從而釐定以溢價抑或折讓價售予投資者。
如果市場上沒有相類似的公司時怎辦?他說那要從公司本身的盈利增長預測、派息比率、市盈率等客觀條件,由市場判斷。
高寶明說,上市公司管理層當然希望賣得高價,但當路演時,投資者會提出他們認為合理的價錢,所謂合理價格就是在不斷的爭取及妥協中孕育出來。

經驗之談
舵手高寶明見慣風浪

82年中文大學崇基工商管理系畢業的高寶明,85年在一家日資銀行工作,開始接觸中國項目的融資業務,一做便超過20個年頭。

「每一個時間都有辛苦」

經歷市場不少風浪起跌的他,被問及最困難是哪個時刻時說︰「每一個時間都有辛苦!」他說。香港市場受中國影響,94至95年宏觀調控,他記得當年,他連一單IPO(首次公開招股)都沒有。另一次連一單IPO都沒有的時期,是08至09年金融海嘯。「大家都在觀望,生意銳減。」那當時如何撐過去?「已忘記了,好像是之前做了很多IPO,所以還可以過渡。」事過境遷,高寶明說,這是周期性影響,不同周期總要積極面對。
由百富勤到金榜,到今天的派杰亞洲,高寶明曾協助多家公司上市,他印象最深的是金鷹商貿(3308),原因是被金鷹兩位老闆的幹勁感動。
另一家印象深刻的是阜豐集團(546),07年初上市,招股價2.23元,08年因玉米價格急升拖累,股價急跌,「股價跌至3毫,怎會沒壓力,但相信其市場及公司管治能力」,由於管理層專注業務,增產節流,令股價重拾升軌,該股上周收5.02元。
當然,多年來亦有令高寶明「飲恨」的例子──99年底上市的瀋陽公用(747),是瀋陽市政府從事公用事業唯一海外上市公司,沒想到上市不久便要重組,出售核心業務。

高寶明簡歷

1982年:中文大學崇基工商管理系畢業
1985年:日資機構工作接觸中國項目融資業務
1986年:轉投滙豐銀行參與中國業務
1989年:加入百富勤投資
2003年:創立金榜融資
2007年:將金榜售予美國投資銀行派杰,並出任派杰亞洲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