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相連保險由於有特定供款期,提前斷保或未能取回全數供款,彈性較低。不過,由於兼具投資及保險功能,可謂攻守兼備,適合資金有限,但既需要保險保障,又希望資產增值的人士。譚先生體弱多病,但經濟情況難以應付高昂醫療費用,故希望購買保險,增加保障,但又希望儲多點手頭現金。專家建議透過投資相連保險,滿足儲蓄需求,又可為生活帶來保障。
記者:黃碧珊 攝影:梁鑑章
剛完成肺結核療程的譚先生,腰痛舊患復發,中醫費用每月約1000元,他說:「雖然公司有提供醫療保險,但保障未夠全面,加上父母年紀漸大,將於10年後退休,故希望為家人及自己作基本保障。」為了有更好前景,譚先生自我增值,以分期付款方式修讀物業管理文憑課程,月供1600元,尚欠8期供款。每月收入8000元,但扣除家用、醫療及進修等開支後,僅餘1000元,由於資金有限,他於今年3月開始,將每月盈餘以零存整付方式儲起,為期一年,至明年3月期滿可連本帶利收回1.22萬元。他希望5年後手頭現金可以增至10萬元。
五年儲13萬元
CFP認可財務策劃師黎珮詩指出,譚先生現時最急需是預備起碼等同半年收入、即4.8萬元的應急錢。不過,譚先生要進修,而且身體亦未必能應付兼職,故可繼續按部就班每月儲起盈餘。明年3月,他的零存整付到期取回本利,加上手頭現金合共有3.77萬元,雖然距目標尚欠1.03萬元,但由於進修的分期付款已還清,每月盈餘增至2600元,多儲4個月便達標。
雖然有半年收入作應急錢,但並不足以應付大額開支,故宜於每月盈餘中撥600元作流動現金。由於僅餘2000元,故建議他選投資相連保單,兼具保險及投資功能,而且該類保單可調配基金組合,建議保險及投資金額各佔一半,假設透過投連險月供1000元基金,預期年回報9%,5年後可得5.75萬元,加上7.69萬元現金,共得13.44萬元(表1)。
雖然有半年收入作應急錢,但並不足以應付大額開支,故宜於每月盈餘中撥600元作流動現金。由於僅餘2000元,故建議他選投資相連保單,兼具保險及投資功能,而且該類保單可調配基金組合,建議保險及投資金額各佔一半,假設透過投連險月供1000元基金,預期年回報9%,5年後可得5.75萬元,加上7.69萬元現金,共得13.44萬元(表1)。
個案
讀者:譚先生(30歲)
家庭狀況:與父母及妹妹同住
職業:物業管理員
月入:8000元
支出:8000元(包強積金供款)
資產:現金2.55萬元、強積金現值約7萬元、零存整付戶口4000元
負債:1.28萬元(尚欠8期供款,每月1600元)
症狀:資金緊絀
目標:
(1)購買保險
(2)5年後有10萬元
公司有醫保 再自行加額
保險方面,黎珮詩建議譚先生購買投連險的同時,撥小量資金購買醫療保險。由於譚先生已有公司團體醫療保險,可在僱主提供的醫療保險上,自行加大保額。市場上有專為僱員而設的額外醫療保險,不管僱主採用哪家保險公司,均可配合,保費較另外購買低,保柏、宏利及滙豐的額外醫療保險月費,由44至135元(表2)。
保費較另外購買低
不過,由於譚先生曾患肺結核病,會否因此需要增加保費?保柏醫療保險市場部助理總經理陳慧儀表示,要視乎投保人的身體狀況,如肺結核已痊癒一段日子,未必會收取額外保費(loading),但仍要按個別保險公司而定。她提醒,選擇額外醫保時,要留意轉換有關保險計劃的彈性,尤其當離職或轉投新公司時,新公司沒有醫療保障,投保人需否重新核保,便可轉保至個人醫療保險計劃。
由於要額外購買醫療保險,譚先生或沒有足夠資金支付投連險中的壽險及危疾保費,假設譚先生需供養父母30年,每年通脹率3%,以現時每月家用3000元計,保額需要174.8萬元。不過,以譚先生的情況,宜先為自己打算,對家人作能力範圍內的保障,以身體健康投保人計,終身壽險保額23.4萬元,加上5年定期危疾保額78萬元,月供約474元。
按譚先生年齡,醫療、壽險及危疾的基本月供保費共518元,若因健康問題,需增加額外保費,估計1000元亦足可應付。如月供保費逾1000元,宜調整投保額,若保費少於1000元,可將餘款購買定期壽險,增加保障。以上述計算,譚先生壽險保額需174.8萬元,假設終身壽險保額23.4萬元,尚欠151.4萬元可透過5年定期壽險補足,月供保費約16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