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里大概盛產開心果,製成醬拌麪或者磨碎灑在意粉上,其他地方未見過。有一客蝦飯,大量加開心果碎,海鮮的微腥遇上果實的甘甜,化學作用奇特。連馳名國際的鎮島甜品cannoli,有時兩頭除了一顆櫻桃和一條橙片,也點綴青苔似的碎粒,視覺效果亮麗,但味道不搶──也幸好不搶,否則太刺激了。
自從七十年代末在三藩市華都戲院對面的意大利小店邂逅卡勞里,我對它的忠誠數十年如一日,來到原產地當然大開食界,顧不得腰圍作反,幾乎天天一卡。比起巴黎和倫敦各處的複製,祖家版本一般外皮較厚,咬下去鬆脆之中有力度,所以一定要新鮮食,隔夜皮軟了口感大打折扣。餡的忌廉幾乎沒有糖質,濃但不膩,上面灑的糖粉也不多,甜味來自混在忌廉裏的朱古力粒,節制力弱的愛好者很容易泥足深陷。阿璣贊圖古城口小公園那家咖啡室,有一款多皮少餡的變奏,面上全是花生碎,食法大異其趣,教人樂於梅花間竹──或者左擁右抱。至於旅遊指南大力推介的另一特產cassata,我嫌甜得太離譜,又不是歲末的灶君,沒有必要受賄賂,試過一次之後敬謝不敏。
鹹品小食以炸飯糰arancini最著名,直譯「小橙」,圓的餡肉碎和青豆,尖的餡溶了的白芝士──前者的確像橙,後者完全不似,也還是坐不改名,出過兩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島嶼,培育的文藝氣息可能高妙,但取名字一欄不太富想像力。同類食物中,我更喜歡西班牙的炸薯蓉,對健康的不良程度半斤八両,起碼入口不那麼油淋淋,吃得比較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