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管局增條款 年底交陳述書亞視續牌須證明6年投23億

廣管局增條款 年底交陳述書
亞視續牌須證明6年投23億

【本報訊】廣管局完成兩個免費電視牌照的中期檢討,決定對陷入股權爭拗的亞視增加特別發牌條款,規定亞視須在今年底前提交陳述書,證明未來6年可以履行投資23億元的承諾。學者批評,亞視的管理若再沒有改善,廣管局應考慮不再延續亞視的牌照。
記者:麥志榮

無綫及亞視的牌照有效期由2003年至2015年,廣管局去年起進行牌照的中期檢討,到近日完成並交行政會議通過。

規定增藝術文化節目

由於經濟環境不明朗,廣管局接納無綫及亞視未來6年的節目及資本投資額,分別為63.36億元及23.32億元,比過去6年減少1成半至兩成。
為回應市民對兩間電視台節目質素的批評,廣管局建議在發牌條款中規定,兩台須增加藝術文化及長者節目的數量,增加播放港台節目的時數,及增加高清節目的數量。被批評播放太多外購劇的亞視,亦需增加本地製作節目數量兩成,但並無規定播放時間及是否新製作。廣管局又建議兩台每年舉辦專題小組討論會,收集學者及市民代表對節目的意見。
內地商人王征及黃炳均已跟亞視大股東查懋聲達成協議,將斥資收購亞視,但亞視另一大股東蔡衍明則反對收購。廣管局主席何沛謙表示,本周剛收到亞視股權變動的申請,亦留意到亞視股東爭拗、訴訟及財政有問題的報道,所以決定對亞視增加一項發牌條款,規定亞視在今年底前向廣管局提交陳述書,證明未來6年可以履行投資23億元的承諾,如果亞視無法令廣管局滿意,便屬違反發牌條款,罰則視乎情況,由勸喻至吊銷牌照不等。
亞視副總裁葉家寶表示,股權變動問題暫未有消息可公佈,但亞視會按廣管局要求提交投資陳述書。

無法改善節目質素

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指出,目前免費電視問題的根源是無綫壟斷,令亞視長期積弱,導致節目不夠多元化,在廣告收益最大的黃金時段,觀眾亦毫無選擇,浪費大氣電波。廣管局只是訂出一些增加節目時數的條款,無法改善節目質素。廣管局應從大局着眼,一方面處理無綫壟斷問題,另一方面定下目標及期限,若亞視管理再無改善,便不應延續亞視的牌照。

廣管局建議

未來6年承諾投資:無綫共63.36億元,亞視23.32億元

節目規定:
‧亞視本地製作節目由每周225小時增至273.5小時;藝術文化和長者節目由每周2小時增至4小時
‧無綫藝術文化和長者節目時數不變,每周額外播1.5小時香港電台節目
‧兩台於周六額外播放1小時香港電台節目

高清電視節目
‧亞視由每周14小時增至60小時
‧無綫由每周20小時增至120小時

字幕:
‧廣東話節目由今年起提供中文字幕
‧英文台2012年起,晚上8時至11時半的節目提供英文字幕

公眾諮詢:兩台每年舉辦專題小組討論會,由學者及市民代表參加

資料來源︰廣管局

新免費電視牌明年初敲定

【本報訊】廣管局將在明年初就3個新免費電視牌照的申請作出決定,市民最快明年中就可以收看到新的免費電視台節目。但有學者指出,新免費電視經營者可能只會將現成收費節目拼湊成免費節目推出,未必能打破長期以來無綫獨大的悶局。
有線電線、城市電訊及電訊盈科已分別申請開辦免費電視。廣管局主席何沛謙昨表示,本月內會公佈3個申請所提出的新免費電視服務具體建議,諮詢公眾意見一個月。廣管局會考慮各申請機構的財政能力、經驗及服務模式等因素,明年初作出決定。

弱勢台或被淘汰

中文大學市場系副教授冼日明認為,無綫節目沒創意一樣賺大錢,廣管局應發出更多新免費電視牌照加強競爭。本港人口及消費力正增長,廣告市場可容納更多高質素的免費電視生存,但競爭增加,難免有弱勢的電視台被淘汰。
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表示,新免費電視經營者都是收費電視,他們可能都是為了利用現有資源增加收入,只會將現成的收費節目拼湊成免費節目推出,觀眾的選擇只增加少許,未必能為市場注入新活力及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