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二大耗油國原是日本(日耗530萬桶石油),但現已被中國取代,現時中國每天消耗石油830萬桶,而且以高速增長,估計明年底每天需求將高達900萬桶,但中國本身每天的石油產量只有340萬桶,故此缺口將達560萬桶一天,這些都是需要用美元向中東購買的。
石油危機恐引發戰爭
美國能源部估計中國在10至20年內每天要進口800萬桶石油,才可應付高速的經濟增長,加上其他發展中國家對石油的需求,專家們估計石油將供不應求,而任何加快開採的手段,亦只是飲鴆止渴,更加快石油乾竭,至2060年便會耗盡,屆時生活將非常艱苦,能源日貴、社會動盪、百業蕭條,為了爭奪最後的石油,戰爭將無日無之。
至於石油見底之後又怎樣,專家們認為除非人類盡早開始研究及找到石油代替品,否則這將是人類文明的一個大災難,因為由「石油支撐」的社會體系過渡至「非石油」的生活結構,需時50年,最快也要25年。可惜至今為止人類還未找到一種可以充份取代石油的原材料,其中最關鍵是石油所提供的每單位能源數量、機動性、安全系數等,是其他原材料望塵莫及的。
天然氣產量10年後見頂
代用能源之中以天然氣最為接近,因基本上它也是石油產品之一,是石油的「雙兄弟」,其他的如液化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及煤氣等,亦不過是同一石化系統內成員作不同包裝,但天然氣本身亦有儲量的上限,按現時需求計算,2020年將是天然氣產量見頂期,之後將急速下滑,估計天然氣消失比石油還快。
雖然天然氣是石油的近親,但它卻不能取代石油,比如飛機就不能用天然氣,加上天然氣不易運輸及儲存,其穩定性較低,這也是天然氣開發來得比煤及石油遲的原因。
鄺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