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民主黨議員不該辭職嗎? - 張華

探針:民主黨議員不該辭職嗎? - 張華

對民主黨議員在政改上違背政綱,應集體辭職的要求,有人認為小題大做;也有人認為,民主黨並沒執政,無法實現政綱,責不在他們,且那麼多人沒履行政綱,為何獨厚民主黨?更有人認為,民主黨幫助香港政制向前走一步,實有大功,何須辭職?為正視聽,在此稍作澄清。
「小題大做」之說,言不成理。從政者對選民及支持者的政治承諾,就寫在政綱上,這是非常嚴肅的事,否則各政黨參選前,何須勞師動眾,找來精英草擬一套包含憲政、經濟、民生等項目的政綱?所謂綱舉目張,有了政綱,選民才知道這個政黨或候選人在各項政策的取態,知道他們能否代表自己。選民與候選人毫無關係,只能透過其往績及政綱認識他們,因此,在代議政制中,政綱是政治授權的合約文本。
曾蔭權競選特首的名言就是,在政制改革上帶領香港人「玩鋪勁」,要「大有作為」,但他當選後一直無所作為,最近的「起錨方案」,只是「玩香港市民一鋪勁」,被狠批違反競選承諾。民主黨對曾蔭權批評得最嚴厲的,正是他在政改問題上失信港人。
有人說,無法兌現政綱、守不住政改底線,責不在民主黨,並列舉例子,說明不守政綱並沒大不了。確實,「二○一二雙普選」能否實現,責不在民主黨,大家明白他們力量和權力有限,最重要是他們是否盡力。如今,他們主動放棄這項原則性承諾。民主黨以前也曾說過爭取○七、○八雙普選,最後當然泡湯了,但市民不僅沒責怪他們,反而更堅定了支持他們的決心。
奧巴馬上台有兩大承諾,對外從伊拉克撤軍,對內推動醫療改革。撤軍時間表較競選的承諾推遲,醫改計劃也作出大幅修訂,其承諾只能打折實現。但他並沒欺騙選民,也曾努力去落實這些政綱,並向選民解釋無法全面落實政綱的原因。但香港民主黨呢?他們不僅主動「變心」,事前也未諮詢及知會選民。如果他們努力過,最後被迫「變心」,事前事後也應向選民解釋、道歉,尋求諒解。但他們有這麼做嗎?
至於對香港有功,則言之尚早。民主黨方案無疑比「起錨方案」進步,但是否有助取消功能組別,並落實真普選,還是未知數。退一步說,即使有此功績,但「結果」再偉大也不能忽視過程,也就是程序正義。失信、違諾乃政治人物大忌,民主黨為了香港的未來,為下一代爭取公平合理的政制,犯下這些忌諱,那麼在功成之日,即政改方案通過之時,應向選民作出交代──道歉或辭職。
這是一種全新的問責文化,民主黨,就由你們開始做起吧!

張華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