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 判 - 高慧然

誤 判 - 高慧然

一向態度強硬的國際足協主席白禮達終於鬆口,看來有望重新討論引入科技協助執法的問題。
球證誤判,受損害的一方固然怨恨難平,得益的一方,卻也不見得好受。以今屆八分一賽的兩場誤判賽事來說,德國隊的實力明顯高出英格蘭一截,阿根廷戰勝墨西哥亦屬實至名歸,但是,若干年後,所有的人都可以說,「啊,那兩場賽事,是誤判的結果。」輸者悲壯,贏者,卻也有些莫名尷尬。誤判,既傷害了受害方,也傷害了得益方,而真正受到傷害的,卻是足球運動本身,令運動的公平性大打折扣。
球證心中是怎樣一種滋味呢?球證加上邊證,始終不及現場攝錄機看到的角度多而廣。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慢鏡重播鏡頭可以令球證的誤判暴露在全球觀眾眼皮底下。把錯誤堅持到底,將承受千夫所指,也愧對自己的良知吧?可是,若「下一分鐘的自己打倒上一分鐘的自己」,不但有損自己在球場的絕對威信,令餘下的局面不易控制,也有違不得以科技協助執法的守則。從這個角度來說,球證同樣是誤判的受害者,明知錯判而必須錯到底,承受的心理壓力不比受害球隊小。
多年來,每見誤判,我都忍不住替雙方球隊難過,也替球證難過。作為場上的執法者,對球證來說,究竟是守則重要,還是良知和對錯重要呢?引入科技協助執法,對球證,大約也是一種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