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1遊行,投票支持政改方案的民主黨成為80後青年狙擊目標,不少民間團體及社運人士一樣加入追殺行列。過去多年協調雙方的泛民中人對單仁說,民間團體與民主黨可謂「歡喜寃家」,雙方合作了十多廿年,今次與民主黨決裂,實情是新仇舊恨來一次大清算。
不滿被「賣豬仔」
該泛民中人說,其實民主黨與那些民間團體一直有合作,只是關係早已不甚和諧。民間團體一直不滿民主黨「扮大佬」,遇上團體關心的議題,特別是民生議題,民主黨甚少諮詢他們意見,但有需要團體撐場時,又要求團體配合行動,甚至對他們指手畫腳。民間團體負責人看在雙方在民主議題還有少許合作空間,雙方才不致正面決裂,但私下開會時已不時「拳來腳往」,只是未有表面化而已。
今次政改方案一役,民主黨轉為支持政府,事前也未有諮詢民間團體,自行決定力撐政改方案過關,自然令雙方關係火上加油,民間團體強烈不滿被民主黨「賣豬仔」,新仇舊恨一次過爆發,更加多兩錢「肉緊」追殺民主黨。
該泛民「中間人」感嘆,民間團體和政黨運作不盡相同,政黨難以百分百跟足民間團體要求爭取一些訴求,政黨和政府達成協議,又被民間團體視為妥協,但政黨總不能凡事反對就算。他認為民主黨早晚也要修補和民間團體的關係,特別是日後涉及民生議題,更要多聽民間團體意見。
長遠須繼續合作
反過來說,民間團體也不可能長期和民主黨決裂,因為他們要在民生議題上迫使政府就範,立法會的泛民議員仍是他們的最有效武器,難道民間團體可以不爭取民主黨在立法會的選票,逼政府回應其訴求?
不能否認的是,民主黨今天仍是民間社會中,擁有最龐大組織動員的資源和機器,以昨日為例,民主黨的遊行隊伍被迫「押尾」,但龍頭帶隊的貨車仍是由民主黨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