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復蘇的火車頭,動力漸減,前進的速度已慢了下來!多國製造業增長上月均現見頂迹象,英國、印度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分別自15年和兩年高位回落;中、美、歐更是連跌兩月,其中,美國ISM製造業指數見半年新低,中國PMI更跌近50的榮枯分水嶺;其他國家亦普遍放緩,部份連出口指數亦告急挫。分析員稱,儘管歐美各國陷入雙底衰退機會仍微,但製造業擴張步伐或已在次季見頂,意味下半年環球復蘇步伐將放緩。
6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錄得52.1,連續兩個月回落,並低於市場預期;分項指數中,僅產成品庫存指數微升1.5個百分點,其他指數全部下跌;但同日公佈的滙豐/Markit採購經理指數為50.4,創14個月來最低,並已逼近榮枯分水嶺50。
滙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經濟增長正在放緩,不排除單月PMI跌破50,但對經濟硬着陸的擔憂有些過度,緊縮措施進入觀察期,製造業增速連續回落,部份歸咎於收緊措施奏效。
瑞銀料末季GDP僅增8.5%
不過,他強調現時內地經濟增長在「放緩」而非「癱瘓」,現有大規模的在建投資,以及富有彈性的私人消費,將支持下半年9%經濟增速。他預計人行短期不再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但為防人民幣升值吸引熱錢流入,人行第三季或會上調一次。
瑞銀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也表示,GDP增速將逐季放緩至四季度的8.5%,全年10%左右,預計政府不會出台任何新的、重大的緊縮政策。由於滙改重啟,未來數月料不會加息,但年內加息可能性仍不能排除。
6月PMI已連續16個月位於50以上,但較上月回落1.8個百分點,增速持續放緩。分項指數中,僅產成品庫存指數上升,其餘均不同程度回落,其中購進價格指數跌幅最大,達7.6個百分點,顯示企業成本壓力減輕,通脹壓力也緩解。
中信國際中國業務首席經濟師廖群料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已見頂,通脹則料在高位徘徊一兩個月,收緊措施將推遲。
此外,6月新定單指數連續兩月回落,為09年3月以來最低點;新出口定單指數下降2.1個百分點。滙豐PMI的相關分類指數也同樣下跌,產出指數14個月來首次跌破50分界線,出口定單也結束12個月擴張,顯示國內外市場需求低迷。
6月中國PMI變化
‧購進價格 6月:51.3 按月變幅:-7.6
‧新定單 6月:52.1 按月變幅:-2.7
‧採購量 6月:53.5 按月變幅:-2.5
‧生產 6月:55.8 按月變幅:-2.4
‧積壓定單 6月:47.4 按月變幅:-2.3
‧新出口定單 6月:51.7 按月變幅:-2.1
‧原材料庫存 6月:49.4 按月變幅:-1.6
‧從業人員 6月:50.6 按月變幅:-1.5
‧供應商配送時間 6月:50.0 按月變幅:-0.9
‧進口 6月:50.4 按月變幅:-0.5
‧產成品庫存 6月:51.3 按月變幅:+1.5
‧採購經理指數 6月:52.1 按月變幅:-1.8
資料來源: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