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公立醫院泌尿科醫生嚴重流失,北區醫院更是重災區,五年內有六成醫生離職,病人輪候時間長達六年,高峯時累積4,500名病人,為加快處理病人,院方實施分流,把尿頻及小便隱血等列為非緊急的病人,分流到家庭醫學科治療,病人輪候時間縮減六成至最長兩年。 記者:歐陽文倩
北區醫院泌尿科顧問醫生張皓琬接受訪問時表示,泌尿科一直是醫生人手不足的重災區,在04年至08年間,該院流失了兩名顧問醫生及三名高級醫生,是整體人手的六成,難以應付醫療需求,截至08年12月,泌尿科已累積4,500個病人,平均每位非緊急病人的候診時間為兩至三年,最長輪候六年之久。
4500輪候病人獲治療
北區醫院參照外國做法,與粉嶺家庭醫學中心及王少清家庭醫學中心合作,設立家庭醫學──泌尿分流專科診所,把尿頻或性功能障礙等非緊急病人,分流到家庭醫學科,半緊急及緊急個案則在北區醫院處理。
張皓琬表示分流系統實行一年半後,4,500個病人已獲得治療,加快病人輪候時間,七成半病人能在一年內診治,最長輪候109周,較以往平均縮短六成輪候時間。
50歲的李先生原本輪候超過四年,分流後縮短至數個月。他10年前曾患腎石,康復後08年底再次不適,到急症室驗血和掃描後,懷疑再患腎石,卻要輪候到2013年。他表示當時非常無奈,「等咁多年,沙都變石啦」,後來收到通知指實行新措施後只須等候數月,現時已接受數次治療。
張皓琬強調,分流系統除縮短輪候時間,更可提早發現嚴重病症,及早為病人提供治療。但泌尿科醫生陳龍威認為,泌尿科的病人即使症狀非緊急,也應由泌尿專科醫生診治,把他們視為毋須專科診治的觀念並不恰當。
人手不足問題未解決
至於北區醫院泌尿科人手流失問題,張皓琬指該院現時的泌尿科醫生仍然不足夠,希望能增加兩名醫生,減輕壓力。身兼威爾斯親王醫院醫生的立法會議員梁家騮指,培訓一名泌尿專科醫生需時六年,但不少人接受完培訓後便會離開。他認為改善工作環境及縮短公院醫生工時,有助改善醫生流失情況。
泌尿科病情分類
程度:緊急
輪候時間:少於2星期
病例:腎癌
程度:半緊急
輪候時間:少於8星期
病例:腎石、血尿
程度:非緊急(分流項目)
輪候時間:視乎人手
病例:男性下尿道病徵、腰痛、尿有隱血、勃起障礙、陰囊問題、尿頻
資料來源:北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