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政治氣候多變 堅持民主路不變 - 盧峯

蘋論:政治氣候多變 堅持民主路不變 - 盧峯

「七一」是市民爭取當家作主的日子,是市民爭取改造不公平政治經濟體制的日子。敢於有夢想的市民,敢於抗爭的市民,勇於堅持民主理念的市民都不應忘記這個日子,都不應錯過這個日子。
○三年七月一日,超過五十萬市民為了捍衞我們權利與自由,為了捍衞我們珍視的自由多元生活方式,為了防止當權者把「利爪」伸進市民的日常生活,自發自動的走向維園,把偌大的維園逼爆了,把維園附近的大街小巷擠的水洩不通,把港島區鬧市染成一大片黑色。這五十萬人中,有的是社運民運老兵,參加過多次大型群眾運動及集會;有的是專業精英,過去從未參與過任何大型遊行或群眾運動;更多是普通市民,為了守護自己及家人的基本權利,為了守護香港這個家園不變色而來。
儘管這五十多萬人背景不同,政治理念不一樣,參與社會運動的經驗及原因各異,但沒有誰會質疑參加遊行的人的黨派或其他背景,沒有誰要在人群中分類畫界,沒有人說要符合某些資格才能參加,沒有人拒絕任何人加入。走進維園的人都相信,大家是爭取當家作主的同路人。
有的人說,今年部份民主派政團、團體如民主黨、民協、普選聯支持通過改良版政改方案,令「七一」的氣氛變得不一樣,心中猶豫是否該繼續參與。政治局勢變化,政治氣候不同當然會令市民、政團、社運團體重新考慮本身的行動及七一遊行的意義。然而,政治氣候其實每年都不同。○三年時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表現出肆無忌憚的高壓,民間則滿懷悲情與絕望。往後幾年,中央政府學乖了,採用一系列的懷柔政策,希望借助經濟利益及其他好處冲淡市民的抗爭情緒,希望援用分化的手段削弱「七一」的凝聚力。
不過,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的花招、策略從不管用。從○三年起每年七月一日,數以萬計市民依然頂着火毒的太陽在維園聚集,昂首闊步的走上街頭,高喊爭取民主、要當家作主的呼聲。這份堅持,這份執着沒有因為政治氣候改變了、緩和了而有絲毫改變,沒有因為中央政府擺出甚麼和善的姿態而有變動。我們都知道,距離當家作主的理想還很遠,距離成功爭取民主的目標仍然遙遠,實在沒有不堅持的理由。
今年也一樣。政治體制的缺陷與不公仍然存在,雙普選仍然只有一個年期而沒有實質內容,享有政治特權的功能組別議員仍在戀棧不該有的權位。經濟上的貧富不均更是越來越嚴重,偏幫大企業的情況沒有甚麼改善。換言之,市民當家作主的夢還未能圓,市民的民主夢還未能圓。我們怎可以在這個時候放棄抗爭、放棄堅持呢?
「七一」不是某黨派、某政團、某一些人的事,參與「七一」不是某些人的專利。「七一」從來是一場自發自主的人民運動,是一場爭取當家作主的長期抗爭。只要各種特權還在,只要不公義的體制未改,只要民主未落實,我們每年都會來。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