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項外滙業務外管局簡化審批

資本項外滙業務
外管局簡化審批

【本報訊】內地頻密連環出招,緊接人民銀行擴大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後,不出一周,外管局昨又宣佈簡化部份資本項目外滙業務審批權限,從「貿易項」與「資本項」雙管齊下,逐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外管局發佈《關於調整部份資本項目外滙業務審批權限的通知》,將外滙業務的審批權限由總局分類下放至分局、支局,甚至允許外滙指定銀行直接辦理業務。中信銀行國際中國業務首席經濟師廖群表示,擴大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推進了經常項目下開放,外管局《通知》又提高了資本項目的審批效率,加快人民幣跨境流動進程,同時增加跨境交易數量,符合中央逐步推進的原則。
6月19日,人行表態「進一步推進人民幣滙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滙率彈性」;6月22日又宣佈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擴大至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並不再限制境外地域;6月29日,外管局再推進部份資本項目開放,作為貿易項目開放的配套。

IMF盼SDR納入人民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卡恩表示,將考慮把人民幣放入IMF特別提款權(SDR)的一籃子貨幣當中,並稱「越快越好」,但人民幣滙率首先要由市場決定。
瑞銀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人民幣放入SDR是個長期議題,取決於滙率市場化的速度、資本開放的程度,及貿易使用的廣度。人民幣滙率必須更靈活、國際用途更廣泛、國際收支更開放。她預計,人民幣或與其他幣種同時加入SDR,屆時重分貨幣比重。加入SDR後,有助中國減少外滙儲備,降低對美元等貨幣的依賴性。
廖群表示,未來一兩年人民幣有望加入SDR,但佔比很小,隨着人民幣實現可自由兌換,5至10年內比重或提高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