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政府耗費逾兩億舉辦東亞運動會,不但未能提升市民的運動興致,更不時因封路等問題惹來公眾不滿,總括而言成效認真麻麻。豈料政府卻「食過翻尋味」,日前宣佈支持港協暨奧委會提交申辦2023年亞運會的意向書,懶理外界猛烈批評勞民傷財,有議員更揭發政府列舉申辦亞運的理由時竟然貶低現役運動員水平,實在令人憤怒!
指國際水平選手待培訓
民政事務局日前向立法會發出文件,簡述申辦2023年而非2019年亞運的好處,包括強調培訓初級運動員達至國際選手水平,通常需時10年,而香港體育學院2013年完成重建,可成為世界級精英體育項目的訓練中心,有望訓練運動員達至期望的水平。
由於單單是提出申辦意向也涉款高達逾千萬元,自然令身為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主席的民主黨劉慧卿格外重視,也令她發現政府有關文件的行文極有問題,因為文件令人感覺到本港10年後才可培訓出達至國際選手水平的運動員,對2019年代表香港出征亞運的運動員極不尊重,「唔通你話家啲運動員唔夠水平咩?佢哋一樣攞到佳績,咁寫對佢哋唔公道,亦都與事實不符」。卿姐批評政府強化申辦理由之時,也得重視現役運動員的感受,希望即將上陣作賽的運動員士氣不會因此被打擊。
各政黨事先張揚不支持
被政府用詞氣得「紮紮跳」的卿姐昨天要求民政事務局解釋有關立場,同時要求政府提供更多資料,包括歷屆亞運的舉辦情況及經濟效益等,讓議員掌握更多資訊。
不過,政府要過這一關似乎未必容易,因為不少政黨對政府再次勞民傷財極為不滿,卿姐也不諱言:「如果要使咁多錢,民主黨並唔支持;如果第二啲城市都搞到,我哋派啲運動員去參加仲好啦!」
工聯會及公民黨等政黨也表明擔心勞民傷財,事先張揚不支持,看來曾德成想讓撥款申請過關,必須多下苦功力箍建制派支持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