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新電子儀器斷症分析舌像脈象及口氣 準確度達85%以上

中醫新電子儀器斷症
分析舌像脈象及口氣 準確度達85%以上

【本報訊】傳統中醫以望、聞、問、切斷症,很多時需依賴中醫師的診症經驗,往往缺乏科學數據支持。理工大學與內地大學及醫院合作,收集三萬多人的數據,成功研發利用病人舌像、脈象及口氣斷症的系統,準確度達85%以上,系統斷症後更會記錄病人數據,日後可用作醫學研究,有助推動中醫國際化,此系統可望兩年內在公立醫院廣泛應用。 記者:林潔華

理大電子計算學系收集了華北地區三萬多名健康和病患人士的病徵資料,再建立數據庫,利用傳統中醫望、聞和切的概念研發三套新診斷系統,分別為「電腦舌像採集與分析系統」、「人體呼氣採集與分析系統」及「脈象波形採集質分析系統」,整套系統成本約五萬港元。
負責研究的電子計算學系講座教授張大鵬表示,診斷系統分舌像、脈象及呼氣測試三部份,原理是利用早前收集的病人及健康人士數據,由中醫分類為不同疾病,再以電腦系統進行配對,故只需輸入相關資料,分析後便可自動斷症,一些常見診斷的疾病包括腎病、糖尿病、胃炎、支氣管炎及急性胰腺炎等,三個系統的準確度由85%至93%以上。

舌頭顏色紋理反映健康

舌頭顏色、舌苔顏色、紋理、形狀、舌下靜脈等,均能反映健康狀況,「電腦舌像採集與分析系統」可分析病人舌頭影像轉變,再與儀器內數據資料比較斷症。另外,「脈象波形採集質分析系統」則可代替傳統把脈,以壓力量度脈搏跳動,再根據不同跳動模式診症。由於中醫理論中,口氣也可反映身體狀況,故「人體呼氣採集與分析系統」透過呼氣收集口氣,再利用電子嗅覺技術分析及斷症。
張大鵬表示該系統在診斷糖尿病的病情較突出,因糖尿病人的血糖高或低,口氣也會有明顯變化,故毋須像西醫以驗血測試血糖改變,病人只需呼一口即能斷症,不用「見血」,準確度達94%。但此系統也有盲點,因數據不足暫不能診斷婦科疾病。
新系統雖不能取代中醫師診症,但張大鵬表示可提供一些科學化診症數據作輔助,有助中醫走向國際化及科學化,現正與醫管局商討在公立醫院使用,希望可在兩年內廣泛應用。

在手腕位置放上儀器量度脈搏跳動,利用電腦分析得出脈衝模式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