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正式簽署 減免關稅擴經貿來往馬英九:兩岸和平 手摸得到

ECFA正式簽署 減免關稅擴經貿來往
馬英九:兩岸和平 手摸得到

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昨正式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及《兩岸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兩岸當局對簽約高度評價。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稱是兩岸關係史又一座里程碑;台灣馬英九總統則形容,兩岸的和平繁榮因簽署ECFA「已可以手摸得到」。民進黨表示譴責。

簽約儀式昨午在重慶索菲特酒店舉行。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與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分別代表各方,在兩岸兩會數十名官員及200多名海內外記者見證下,在兩協議文本上簽字,交換文本,完成這項備受關注的儀式。

陳雲林向江丙坤(左)贈送重慶漆器《三峽神女峰》。路透社

江丙坤向陳雲林(右)回贈台灣樟木木雕《荷風蓮開》。路透社

國台辦:兩岸關係史里程碑

國台辦主任王毅強調,ECFA簽署是兩岸關係史又一座里程碑。台灣馬英九總統則稱,ECFA簽署除促進台灣更國際化、避免邊緣化外,更重要是「兩岸和平繁榮已不是天邊玫瑰,而是可以手摸得到」。
ECFA的簽署,源於兩岸都想降低關稅,擴大經貿來往,但因雙方都是世貿組織(WTO)成員,不能在WTO框架內私下減免關稅,故要以自由貿易協議方式,簽雙邊協議,達到減免關稅目的,類似於內地與香港簽署CEPA。
兩岸昨日簽署的ECFA,主要是具體規定兩岸關稅減免(即早期收穫)的產品項目。其中大陸向台灣開放減免539項,涉及石化、機械、電子、農產品等,當中百多項在協議生效後可即時享受零關稅進入大陸,其他則在兩年內降為零關稅。

陳雲林太太賴曉華(右)與江丙坤太太陳美惠(左)向記者招手。法新社

民進黨批台灣「港澳化」

減稅最明顯是一些家庭電器,原本關稅高達35%;活魚、食用動物產品、香蕉、火龍果等農產品原本關稅也達10%,這次全部列入「早期收穫」名錄,關稅降為零。業界估計台方因此獲利高達138.38億美元(約1,077億港元);台灣向大陸開放267項產品項目,大陸得益約28.6億美元(約222億港幣)。
大陸還同意台灣17項弱項不列入開放計劃,故有輿論指,協議是大陸向台灣「送大禮」。協議規定雙方如有爭端,「由雙方協商解決」,而非國與國簽自由貿易協定時,解決爭端可上訴WTO。這顯示台方讓步;大陸一直拒絕兩岸協議國際化。
有輿論擔心,兩岸簽署ECFA,會更削弱香港在兩岸貿易的中介作用,但是也有學者認為,兩岸開放只會令本港有更多的機會介入兩岸貿易。
此外,兩岸決定設立一個新機構「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處理與協議相關事宜。有關協議還需兩岸政府依法律程序批准,台方已初定明年1月1日生效。
民進黨昨開記者會指,昨日是中國與香港簽署ECPA七周年,中國特別選擇第二次國共和談地點重慶,派台港澳司長唐煒與台灣簽ECFA,時間、地點、形式安排都顯示ECFA簽署,就是台灣「港澳化」開始,民進黨對此表示譴責。
新華社/中評社/本報記者

兩岸簽署ECFA要點

‧大陸對台灣539項產品項目開放減免關稅,台灣則對大陸267項產品項目開放減免關稅。
‧大陸對台開放產品項目中的百多項在協議生效後關稅立即降到零,其餘在兩年內降為零關稅。
‧預計台灣因此獲利138.38億美元(1,077億港元);大陸獲利28.6億美元(約222億港元)。
‧成立「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負責處理協議相關事宜;如出現爭端,雙方協商解決,排除上訴WTO可能(中共堅持兩岸事務不能國際化)。
資料來源:台灣海基會網站

新聞背景:雙十協定舊地 重慶簽約

ECFA選擇在重慶簽署引起外界揣測,因重慶在抗戰時曾是國民政府陪都,抗戰結束後1945年,國共兩黨又在此簽定《雙十協定》(即結束國共分裂建立民主政權的協定)。但墨迹未乾,國共即爆發內戰,最後國民黨失去江山,退守台灣。

「沒幾年台灣也會失去」

台灣有輿論認為,大陸選擇重慶作為簽ECFA之地,不啻是一大歷史反諷,指當年蔣介石與毛澤東簽雙十協定,沒幾年國民黨就失去了大陸,現在台灣執政國民黨又與中共簽署ECFA,「也許沒幾年台灣也會失去」。但海基會否定這種聯想,稱選擇重慶是東道主安排,無特殊政治意涵。
有消息指,安排在重慶簽協議是中共太子黨、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一手促成。去年7月江丙坤率團訪重慶時,薄當面提出希望第五次江陳會在重慶舉行,江當時回應「客隨主便」;薄遂利用自己是中共政治局委員便利,在政治局會議上提出要求,最終如願。
為迎此次會議,重慶當局對當年國民政府遺址大加修整,簽署《雙十協定》的中山四路桂園,專門豎立了指示牌。但台灣記者現場所見,這座歷史名宅除了官方標識,看不到遊人蹤影;65年前國共較量往事,已隱沒於歷史洪流。
本報記者

1945年國共在簽署《雙十協定》後,毛澤東(左)與蔣介石舉杯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