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上周末的10萬人大遊行,未能阻止兩岸今日簽署ECFA。在綠營的強烈抗議下,ECFA的簽署與其說是兩岸合作的重大進展,不如說是國共合作的一部份。選擇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共簽署「雙十協定」的重慶,作為ECFA簽署地,更增這種色彩。不過,雙十協定只維持了17個月,國共就爆發全面內戰。國共如今匆匆簽署ECFA,75年前的政治協議搖身變為經濟協議,多了為今年底台灣五都選舉押注的味道。
攸關五都選戰總統大選
ECFA已不可避免地成為五都選戰的熱門議題之一,也攸關2012年總統選舉。決定兩場選戰勝負的,當然不只是ECFA,但從往績及現狀來看,綠營反ECFA不見得有着數。綠營上周末的大遊行雖然聲勢浩大,但大口號「反一中市場,人民公投做主」卻了無新意。因為現任副總統蕭萬長在2008年參選時,就因主張建立兩岸共同市場,並在一場演講中表述為一中市場,綠營大舉圍攻,結果仍未能阻止馬蕭配狂勝。
正是這個結局,如今讓國共兩黨底氣十足,可以對綠營的抗議聽若未聞。況且,大陸在ECFA早期收穫計劃中對台讓利程度,遠甚於中國與東盟的《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相信足以吸引台灣工商界及不少台灣居民,以致綠營也有些顧忌,參選台北市長的蘇貞昌未公開反對,台南縣長、台南市長、高雄市長等更婉言拒絕參加遊行。
單計經濟效應,ECFA之賭顯然有利藍營,但其後的政治效應,則可能為綠營提供炮彈。一方面,台灣主流輿論都認為台灣應藉ECFA之力,與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但北京會否默許台灣由此走向實質上的經濟獨立?另一方面,北京期望在兩岸在簽署ECFA之後着手政治協商,並透過台灣親藍學者、傳媒大選後ECFA時期就是兩岸政治關係發展期的輿論,一直避而遠之的馬英九,還能拖多久呢?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