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看癡呆:癡呆症病徵三部曲

探看癡呆:癡呆症病徵三部曲

「我一直以為癡呆症患者會「癡癡呆呆」,「儍儍憨憨」,不能照顧自己,甚至連食飯也不懂,要住老人院。陳太如此說。她補充:「但當醫生說我患了癡呆症時,我內心很難受,不能接受醫生診斷,因我不是『癡癡呆呆』到需要別人的照顧。你看,我仍能照顧自己及做家務!」

緩慢退化過程

研究顯示很多人對癡呆症存有誤解和負面觀感。癡呆症是一個緩慢的退化過程,病患的退化速度及程度也會因人而異,一般來說可分為三個階段:初期、中期及後期。在患病初期,患者多數有「近期記憶困難」,例如忘記物品的位置或剛發生的事情等。他們的判斷力會減退,處理日常生活事務(如財務等)會出現困難,亦會在熟悉的地方迷路。
到患病中期,隨着患者的認知能力持續下降,辨別人物、時間將更感困難。患者可能出現性格改變,情緒及行為失控,有幻覺和妄念,如懷疑配偶不忠。
病情發展到後期,患者會失去自我照顧的能力,穿衣、進食或處理大小二便等都需要別人的照顧,與別人的言語交流會更少及不能辨認親人。
絕大部份癡呆症患者都屬於患病初、中期。只要有適當照顧、藥物治療和服務支援,他們大都能繼續和家人同住,並能開開心心地生活下去。如欲知道更多初期癡呆症的感人故事,我誠意向你推介耆智園的新書《愛.記憶》。
撰文:賽馬會耆智園總監郭志銳教授
有關癡呆症及記憶衰退的查詢,可致電耆智園「記憶在線」:26366323
逢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