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元朗雷公田一個郊野公園附近的山林,有個隱世佛教道場,內裏供奉着一尊苦行釋迦牟尼像,豎立了一塊碑銘,由著名堪輿學家蔡伯勵撰寫。道場由本港佛教知名領袖衍空法師創立,開光以來多番遭投訴,規劃署正介入調查,不排除採取法律行動。
記者:蔡元貴
道場名為「禪悅阿蘭若」,地點頗為隱蔽,從大欖郊野公園雷公田燒烤場的馬路前行,經甲龍村村路,可發現一條小路,進入後不久便看見刻有「禪悅阿蘭若」的巨石,再往前走就是該所道場。道場被林蔭包圍,佔地五萬多平方呎。那裏豎立了一塊由蔡伯勵撰寫的碑銘稱,道場所屬土地原為皇仁書院校友譚澤霖所有,06年捐贈給衍空法師擁有的覺醒心靈成長中心,作為修建道場之用。
創辦人:無懼釘契
可是,道場創立以來一直被人投訴。由於該土地已被劃為自然保育區,規劃署是其中一個接獲投訴的部門。發言人稱,自然保育區地帶不容許宗教機構作永久性質的發展。區內提供行人徑或神龕,則須先取得城市規劃委員會的規劃許可。據該署紀錄,城規會過往從未處理道場的規劃許可申請。
規劃署人員曾實地視察,發現該場地設有石像、石塔、石碑及木建平台。該署正搜集有關場地用途及活動的資料,若發現該場地有違例發展,會採取適當的執行管制行動。
環保團體長春社也曾勘察「禪悅阿蘭若」,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說,道場內的樹木有被砍伐過的痕迹,進入道場的山路也有人用英泥鋪設過,破壞了自然原貌。雖然道場對天然環境破壞不算嚴重,但政府若不能嚴格執行土地規劃,將會造成不良先例。
衍空法師接受查詢時承認,他親身收過附近居民的投訴:「隔籬一條村嘅村長,有次鬼殺咁嘈走嚟鬧我,話佢哋條村信奉天主教,唔想有其他宗教設施喺度。」衍空又接過政府部門的警告:「官員話如果我哋唔停止個道場,有可能被釘契。我哋塊地都唔諗住賣,你咪釘囉。」
稱曾向城規會查詢
「禪悅阿蘭若」通常在公眾假期才有善信前往,半日或通宵靜修。衍空強調,道場舉行打坐禪修,一年不過幾次,沒有滋擾環境,也沒有破壞自然:「要告嘅話,貨櫃場、骨灰龕仲離譜,唔明點解要針對我哋。」他說,曾向城規會查詢是否需要申請,但職員告知經營道場與城規會無關。
道場創辦人
富家子股海修佛緣
【本報訊】衍空法師力言,「禪悅阿蘭若」的創立是為了替香港人減壓,與世無爭:「我哋嘅目的係大眾嘅心靈健康。」曾幾何時,這位出家人也在江湖打滾,追名逐利,卻在人生得意時急流勇退,削髮為僧,為人津津樂道。
影星妻子同出家
衍空出身富家,父親譚澤霖於皇仁畢業後曾當律師,其後從商,又是新界地主。衍空少時留學日本、美國,長大後繼承父業經營股票行,再娶了漂亮影星倫志文為妻。婚後某天,衍空抱着好奇心態在大會堂參加了金剛經講座,自此與佛結緣,還拉埋太太一起學佛。
1987年,全球股災。當時他是股票行老闆,客戶輸了期指,身為股票行持牌人,衍空被拖下水。他認為這是福報不夠,於是更認真修練。1989年某夜,倫志文從佛堂回家後突然對他說:「不如我哋都出家囉。」二人決定出家。
1990年,夫妻正式剃度,出家後的衍空更為人熟識,他熱心佛教事務,現任佛教聯合會董事;醉心佛學鑽研,2000年在港大創立佛學研究中心,推動本地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