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民銀行上周決定重新啟動人民幣滙率改革,實現雙向浮動,惹來市場對人民幣升值憧憬。多家證券行均認為,人民幣升值有利內需股,特別是一些海外採購比重較大的企業,但亦有分析員指只是「塘水滾塘魚」,實質影響不大。
記者:陳健文 吳綺慧
里昂認為,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大前提下,消費股可受惠,特別是如恒安國際(1044)般約45%成本是紙漿、且從海外入口原材料的企業,最重要是該批企業收入以人民幣結算。至於如康師傅(322)及青島啤酒(168)等食品類企業,受惠程度則較小。
瑞銀︰得益看議價力
里昂亦指出,蒙牛乳業(2319)、雨潤食品(1068)及酒類企業等,由於生產成本中只有很小部份從海外入口,故人民幣升值只會對盈利表現產生中性影響。
該行又表示,基於年初至今人民幣已升值3.8%,預期今年餘下時間只會再升1%至2%。
預期人民幣只會溫和升值的瑞銀指出,升值無疑有利內需企業今年盈利表現,惟動力有限。該行推算,人民幣每升值約1%,內需企業2011年每股預測盈利可額外增加1%至5%,實際得益多寡,視乎個別企業與原材料供應商及顧客的議價能力。
瑞銀同樣認為,企業以外幣結算的比例越高,受惠程度越顯著,但實質作用其實很溫和。
該行特別指出,如恒安般的個人護理產品企業最受惠,滙源果汁(1886)及青啤等飲品企業,由於有從海外入口原材料同樣受惠。
大和︰高檔百貨受惠
大和總研舉例說,人民幣兌美元滙價於05年7月及08年7月兩次上調,05年及08年中國零售銷貨額分別升19%及21.6%,很明顯部份增長動力來自人民幣升值,因中國顧客消費能力增加,情況如日圓80年代升值後,日本消費能力大升一樣。
大和相信,利邦(891)及寶姿(589)是主要受惠者,因兩者均有從歐洲入口布料,預期人民幣每升值5%,利邦及寶姿2011年度盈利可分別額外提升4.5%及4%。大和亦預期,如金鷹(3308)、利福(1212)及春天百貨(331)等高檔百貨企業,亦可受惠人民幣升值。
證券界雖然對內需企業可受惠人民幣升值,普遍持正面態度,但有外資分析員認為,大量在海外採購的內需企業只是很少數,尤其是目前所有企業均在中國進行生產,人民幣升值即生產成本與收入同步上升,額外得益其實不會太多。
刺激消費
港零售商料可得益
人民幣升值預期再度升溫,雖然料可帶動內地居民消費增加,但實際對支出與收入均以人民幣結算的內需企業,不會有太大影響。不過,對以港元結算的香港零售企業,特別是主攻內地旅客的零售商,則較有利。
恒生唱淡︰零售高峯已過
逾8成收入來自港澳地區的化妝品零售商莎莎國際(178),其首席財務總監陸楷預計,人民幣升值可提升內地旅客消費意欲,加上莎莎採購成本主要為港元及美元,故毛利率可擴闊。現時莎莎的本港分店,近44%收入來自內地旅客。
恒生銀行(011)高級經濟師范婉兒看法較保守,認為外圍經濟環境不明朗,預料內地不會把人民幣大幅升值,下半年升值幅度僅2%,故對本港零售商幫助有限。她亦認為,去年第二季豬流感爆發令旅客數目急降,比較基數較低,才令本港零售數字持續有雙位數增長,但到下半年增長速度勢必大為放緩,料本港零售業最好時候已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