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港男,港女之後,香港又出產了港童。正如港男不是泛指香港男人,港女不是泛指香港女人一樣,港童,也不是香港兒童的簡稱。港童,特指被家長寵壞而致生活自理能力極度缺乏的孩子。
對比以下特徵,看看你家孩子算不算港童一族:小學高班才開始學習便後清潔;進了中學後仍不會綁鞋帶;進了中學後睡覺仍怕黑,要家長陪伴;進了中學後仍不太會洗澡,總是洗不乾淨……
嚴格來說,港童是一群被父母或工人剝奪了自理機會的人,不是他們缺乏能力,而是他們從未意識到自己有此能力,也從未被肯定自己有能力。較極端的例子是,有的港童面對香蕉不知如何剝皮,也有男孩,進了中三仍要父親幫忙洗澡,而父親視此為「親子活動」。某天一個在小學任教的朋友跟我說,班中有數個孩子對着煮熟的雞蛋束手無措,不知如何剝殼,我一直以為是笑話。現在才知道不是。
港童的誕生,與現代父母長時間工作,把孩子丟給工人有一定的關係。而且,現代父母,孩子越生越少,家中都是大人,只有那麼一個孩子,無論孩子幾歲,在父母眼中都是需要照顧的小寶寶。生活自理能力低,連一雙鞋子都穿不好,孩子對自己的信心便越益低落,很難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長大了,女的周身公主病,男的慣於逃避責任,又是一代港女港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