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陸讀者來信問:「香港中文大學是不是不入流學校?」
該讀者的兒子剛剛參加完大陸高考,分數僅僅過錄取分數線,連升讀二流大學都無望,只能填報「不入流大學」。該家長說,兒子成績本來就差,這次高考成績在全省考生中排名第24,776名,入讀「不入流大學」屬預料中事。誰知,這麼差的分數卻已達香港中文大學在大陸招生的分數要求,決定報讀中大。
只是,就讀國內的「不入流大學」沒有經濟負擔,就讀招生門檻同樣低的香港中大,四年花費卻要一百萬人民幣(他沒說清楚這一百萬是學費,抑或學費、雜費及生活費總和)。所以,他來信問我,香港中文大學是不是不入流學校,值不值得賣掉住房供兒子讀書。
中大是一間怎樣的學校,口碑如何,該家長上網便知,相信他不會心中完全無數,只是,中大的門檻設得那麼低,難怪令家長困惑、狐疑、忐忑。門檻是自己降低的,架是自己丟的,難怪人家有此一問。
若信中所述屬實,只要夠分數便能入讀中大,我為香港的家長和學生們難過。當大陸某省考生中排名第24,776名的考生,都可以入讀中大的時候,香港的考生們,為甚麼不可以全數入讀中大?
這封信似乎給了香港的家長們一個啟示,希望子女入讀中大的話,不妨走曲線,移居大陸讀中學,然後,湊夠一百萬,以大陸學生的身份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