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G20峯會召開前,中國突宣佈進一步推進人民幣滙率改革,贏得西方歡迎,同時亦被指摘內容空洞。不過,人民幣滙率改革陸續有來,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在陸家嘴論壇上指出,各項經濟政策工具要留有彈性、留有餘地,這樣才能顯得在關鍵時候,政策是有力的。
人民幣宜擺脫美元掣肘
他認為,中國對各種貨幣政策,目前都保持着彈性和餘地,可以做到鬆緊有度。(人民幣)死盯住一種主要貨幣將令滙率政策失去彈性。易綱所言,顯然是指中國終有一日要擺脫美元波動對人民幣影響。
目前,美日兩國利率幾近零。易綱在會上亦沒有點名地大談利率政策,他說:「假如說你的利率是零利率政策,你的利率政策已經鬆到頭了,你不可能低於零了。」雖然在零利率的貨幣政策下,還可能做一些量化寬鬆的操作,但是那個操作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貨幣利率到零了,你也用到頭了,沒有彈性了。」
易綱又說,如果財政赤字過高,國債餘額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在100%以上,甚至接近200%,這意味着財政政策也用到頭了,因為國債再往上走,市場會發生懷疑。不過他指出,中國的國債餘額佔GDP的比例非常低,只有20%左右。
金融危機下,保增長是中國經濟的主旋律,中央採取緊盯美元的滙率政策拉動經濟復蘇,引來西方國家不斷指摘,並令貿易保護主義升溫。不過,在G20峯會之前,中國選擇時機重啟人民幣滙率改革,一方面體現滙率自主的大國姿態,另一方面又恢復了人民幣彈性。
中國須推動全球金改
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令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得到提升。易綱認為,中國要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市場遊戲規則的制訂,推動國際金融機構的改革,加強國際金融監管。今年4月25日中國在世界銀行的投票權從2.77%提高到4.42%,標誌着國際金融機構改革給發展中國家更大的發言權。今年秋天到明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會把更多的發言權份額轉給被低估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這也意味着,中國也會得到很多的份額,從而提高在國際金融機構的發言權。
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李稻葵在同一場合上指出,再經過10到15年的時間運,人民幣有望成為與日圓、美元、英鎊、歐元,一樣可以在國際市場互相抗衡的國際貨幣。
中港台財金官員論點
上海市副市長屠光紹
籌劃建設保險交易所,擬推出非上市公眾公司股權轉讓市場
台灣證交所總經理許仁壽
兩岸三地的跨境ETF只待監管機構開綠燈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
對於上海的發展,香港不應該有不健康、不必要的挫折感,不要懷疑香港對中國發展的作用
中銀監主席劉明康
今年首季度,全部商業銀行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1.1%,而撥備覆蓋率已升至170.2%
中證監
主席尚福林
內幕交易已成監管的主要矛盾。將適時推出與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相配套的轉融通業務
上海能源交易所總經理林健
冀建設碳金融交易所。中國減排40%有難度,但應能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