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德有理:股市波動 轉泊亞債避險 - 貝萊德

萊德有理:股市波動 轉泊亞債避險 - 貝萊德

今年環球經濟乍暖還寒,既有歐洲爆出債務危機,又有中國嚴控泡沫,令投資者的風險胃納再次降低,股市走勢疲弱,然而亞洲債券卻異軍突起錄得可觀回報。今年首5個月,恒指挫逾5%,追蹤亞洲債券表現的JPMAsiaCreditIndex卻錄得16.98%的驕人成績。
為何亞洲債券可駕馭波動的市場?原因全繫於一個「債」字。觀乎「後金融海嘯」時期出現危機的國家,都是由「債務」惹禍,火頭先在希臘點起,然後蔓延至意大利、葡萄牙、愛爾蘭等國,最近更擴展至東歐的匈牙利。

信貸改善吸引外資

投資者擔心這些國家或會有違約風險,CDS(風險違約掉期)屢創新高,標準普爾更「火上加油」,將希臘的債券降至垃圾級別,大量資金撤離當地市場。與此同時,亞洲諸國經濟復蘇進度良好,財政穩健,政府的負債水平亦屬健康,與已發展國家形成鮮明的對比。
亞洲經濟前景樂觀,評級機構亦作出相應的調整。今年4月,穆迪將南韓的主權債信評級由A2上調至A1;而早於去年9月,印尼的主權債信評級亦獲穆迪上調至Ba2。評級上調,吸引更多資金湧入。
此外,亞洲企業債券亦漸為國際投資者青睞。經歷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08年以來的環球金融海嘯後,亞洲企業的營運情況日趨改善,負債水平不斷降低。根據野村證券及彭博資料顯示,亞洲企業的總負債/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GrossDebt/EBITDA)正處於歷史低水平(見圖)。亞洲企業的信貸持續改善,令利差進一步收窄,支持未來的亞債表現,當中我們認為一些韓國及印度的銀行債券頗為吸引。
另一方面,歐元區面臨嚴峻的經濟困境,令歐元遭投資者唾棄,兌美元一度跌至1.18的4年新低。相反,隨着亞洲各國經濟增長持續亮麗,不少貨幣兌美元持續升值,吸引外國資金進駐亞洲債市,以賺取較美元為高的回報。
總括而言,亞洲債券適合看好亞洲經濟但又擔心股市風險的投資者,在股市前景不明朗時,可作為短期的資金停泊站。

BLACKROCK貝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