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十年前首次申辦2006年亞運會,當時身兼亞運申辦委員會主席的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更親自率團到南韓釜山力爭主辦權,結果鎩羽而回,在第二圈投票以16票之差,敗於卡塔爾多哈手上。政府當年申辦亞運,耗用1,500萬元公帑四出向各國宣傳,而委託顧問公司進行的財務評估更顯示,若成功主辦亞運虧損可能高達20億元。
營運開支逾19億元
港府當年申辦亞運,內部曾經多番拉鋸,幾經研究後才落實由陳太掛帥,擔任亞運申辦委員會主席。當時擔任委員會副主席的霍震霆,為成功取得主辦權,曾經親赴亞洲多國進行游說,儘管得到北京出面支持,仍然功虧一簣。當時有一個說法,指港府申辦亞運,乃前任特首董建華報恩,還當時在生的霍英東一個心願。
申辦亞運失敗,對納稅人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根據政府委託顧問公司就主辦06年亞運作出的財務報告評估,預計舉辦亞運的營運開支達19.2億元,扣除近10億元收入,保守估計虧損超過9億元。不過,由於財務評估並未將發展選手村引致地價上減少的損失、公務員人手調配及永久改善體育場地等非直接支出計算在內,因此虧蝕其實可能高達20億元。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