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見到兩個怪現象,首先不知大家可有發覺,街上籌款的慈善機構好像越來越多,每天滿街都是聞所未聞的慈善機構籌款活動,氾濫得令善心人卻步。以經濟角度看,這或許是供求關係,物以罕為貴,市場「供應」增加,自然難吸引「需求」。
另外一個現象,相信香港駕駛人士應深有同感,就是油公司的濫加油價問題。當油價從每桶86美元下跌至66美元時,油公司並未有減價,但當油價重拾升軌,回升至每桶76美元附近,油公司則一周內兩度加油價。
原材料價格上升,將成本轉嫁消費者,相反原材料價格下降,產品沒有跟隨降價,如果是一般企業,相信早已遭淘汰,偏偏油公司卻可無視消費者權益。
通脹與樓價走勢同步
談到油價上升,會令人聯想到通脹問題。事實上,最近通脹問題亦越發引起大家關注。有一個論調,通脹上升,資產價格會隨之而升,這時候最好持有物業。參考近20年香港通脹與樓價走勢(見圖),98年經歷金融風暴,此後,CPI(消費物價指數)連續6年呈負增長,同期樓價亦告下跌。直至05年通脹重臨,樓價再步上升軌。這些數字都印證通脹期間持有物業是好的投資。不過,要一提的是,這個情況要配合當時的經濟增長,此外,樓市本身亦會帶來通脹。
看到油公司加價的狠勁,通脹加劇是肯定的了,至於越來越多慈善團體要在街頭募捐,又是否代表經濟差,難得到善款?這又會否出現滯脹情況,得要大家深思了。
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