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支持申辦2023年亞運興建設施料耗30億 議員批評勞民傷財

港府支持申辦2023年亞運
興建設施料耗30億 議員批評勞民傷財

【本報訊】港府昨日宣佈,支持港協暨奧委會提交申辦2023年亞運會的意向書,港府將評估舉辦亞運的總成本,諮詢公眾及取得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支持後,今年底決定是否正式申辦亞運。立法會議員批評,舉辦亞運估計需耗資30億元興建大量新體育設施及選手村,過於勞民傷財及好大喜功。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昨發表聲明表示,政府決定放棄申辦下一屆2019年亞運,改為申辦再2023年亞運,是為了令香港有更多時間興建適合亞運賽事的體育場地,施工時間亦不會與其他大型基建重叠,培訓初級運動員達致國際選手水平亦需時10年。

今年底須提交意向書

他又表示,政府將成立由體育界、商界和相關政府代表組成的臨時申辦委員會及專責小組,籌劃申辦工作及制訂開支預算,評估舉辦亞運的運作開支、體育設施及興建選手村涉及的資本開支,然後諮詢公眾及立法會財委會,才決定是否今年底正式申辦亞運。
由立法會議員霍震霆擔任會長的港協暨奧委會將向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提交意向書,只是繳付10,000美元,取得申辦表格。

「十年嚟乜都冇做過」

正式申辦期今年底屆滿,香港屆時可以不交申請,但如果正式申請,便需要提交具體計劃,與其他申辦國家競逐。
立法會財委會主席兼民主黨副主席劉慧卿指出,舉辦亞運要花幾十億元,實在太昂貴,這些錢可以有其他更好的用途,民主黨不支持申辦。工聯會立法會議員王國興認為,港府須審慎考慮,切勿好大喜功,與深圳及廣州聯手申辦較為划算。
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助理教授雷雄德表示,「2019年與2023年其實分別唔大,香港10年前申辦亞運已提出興建啟德體育城,結果十年嚟乜都冇做過」。
雷雄德說,舉辦大型體育活動是好事,但亞運規模比東亞運大一倍,香港選手要取得獎牌的挑戰亦更大,政府必須調整體育政策及提出完善計劃,才能說服公眾支持。
港府對申辦亞運的態度亦是幾經轉折,去年底東亞運取得佳績,曾德成曾有豪情壯語,稱香港有能力舉辦亞運。但今年3月曾德成突然轉口風,指辦亞運是難事,質疑是否值得去馬。原定4月公開諮詢市民意見也一拖再拖,到昨日才最終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