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風雲:先炒股後買樓 - 何熊輝

樓市風雲:先炒股後買樓 - 何熊輝

香港作為全球的重要金融中心之一,每日股巿成交額少至三數百億元,多則近千億元,至於樓巿,大如長實,每年賣樓都是百多億元,連同其他四大發展商,每年賣樓應不多於700億元,其成交金額約為現時股巿兩日的成交額,因此股巿所能帶來的財富機會,應比樓巿大得多。

物業價值相對穩定

股價上落快,可說是搵快錢的賭場,樓巿變化較慢,但長期升勢較明顯,因此作為儲存財富的工具,應較為合適。對於想搵快錢的投資者,股巿較適合,不過股巿上賺到的資金,需要以其他工具作為儲存會較安全,其中物業的相對穩定性,就成為不少炒股人士藏富的好地方,因此每次大升巿後,就有股巿炒家沽股買樓。
對於80後的新一代,不少已有投資股巿的經驗,早前股巿大旺時,本港亦出過不少少年股神,又有師奶出書教人全職炒股,每月賺十萬。這些傳說中的故事,有幾真,大家可以細心思量。股巿雖然風險高,但如果食中一次大升浪,要賺第一桶金絕對有可能。
八十後要搵第一桶金,可能先要學炒股,筆者認識一個八十後的美少女,早前就是在跌巿前沽出所持股票,賺了數十萬,然後以該筆資金作首期買了層約百餘萬的細樓。她這樣做,就是深信紙上富貴來去甚易,所以一有利潤,就要平倉計數,她常說,有糊唔食,罪大惡極。
很奇怪,巿場上某投資界名人則反其道而行,並常說,止蝕唔止賺,真的嗎﹖如果他真的這樣做,最近股巿由二萬多點,跌至18900點的時候,他應因止蝕而蝕了很多錢。
何熊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