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把脈:不憎也不怕炒家 - 鍾維傑

樓市把脈:不憎也不怕炒家 - 鍾維傑

凡是樓價急升時,必有言論要遏止炒風,說炒家炒高價格,令置業者望樓興嘆,更會有建議,加各種房地產稅項以增加炒賣成本,這情況中外皆是。然而,炒家真的有本領可獨力托高樓價嗎?筆者認為,沒有以下環節配合是不行的。

銀行放水配合市況

(一)市場要「水喉」充足:炒家通常需要銀行借貸,因不是每個都「叠水」。即是說,沒有金融市場配合放水,很多炒家根本無足夠彈藥,就算那少數叠水炒家也未必出動,因水少表示市場不能興旺,未必炒得過。
(二)市場要有足夠「肯去又有能力接貨」之置業者:市民都嚮往做業主,社會氣氛、文化,以至法律稅務皆有利置業,更甚的是,做不成業主,可能連娶老婆也難。沒有這麼「鍾情」置業的市民,炒家找誰來接貨?
(三)市場提供鼓勵置業的施政結構:那就無往而不利了,若加上普遍認為,高置業率會令社會更融合,就更理想。不過,這未必是事實,可參考哈佛大學的研究( http://www.jchs.harvard.edu/publications/homeownership/liho01-12.pdf)
香港很多時有齊上述三項條件,不出現炒家才奇怪。然而,甚麼是炒?甚麼是投資?無論自住抑或出租,投資者必定認為樓價會上升,起碼不至大跌才購買。是否實現則是另話,但望「升」是必然的,即均有一致目標,就是樓價越高越好,甚至不會對價格升得過快有怨言。

炒樓並非一定贏錢

炒家不能長期托高樓價,只能於某些天時地利人和情況下,才能火上加油,將購買力引導出來,藉此機遇賺取豐厚回報。當然部份置業人士不喜歡這樣被迫高價入市,但放盤人士也因此受惠,而凡參與房地產市場者,均有機會擔當買家或賣家的角色。這裏並非鼓勵炒風,炒賣者亦要估計準確才行,否則風險不小。炒家並非贏硬,看97年金融風暴期間便知曉,不少炒家血本無歸。
不過,炒家確令價格在短時變貴了,怎辦?答:一般而言,若覺得某東西又貴又唔抵,閣下會怎樣辦呢?

鍾維傑
「地產得」獨立房地產分析網站
http://www.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