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美國國會終就自大蕭條以來最大規模的金融改革方案達成共識,最終仍保留限制銀行坐盤交易的「沃爾克法」,但日後仍准許其投資對冲基金及私募基金,只是金額不得多於一級資本的3%;另有限度容許商業銀行進行掉期交易,以對冲風險。國會最快下周初將就方案進行表決。
國會議員周四通宵進行21小時的馬拉松會議後,通過最終方案,好讓總統奧巴馬本周末攜同方案出席二十國集團(G20)峯會,供各國領袖參考。眾議院料最快下周二就最終方案進行表決,7月4日前可望呈交奧巴馬簽署成法律。
民主黨議員最終同意放寬極具爭議的「沃爾克法」,容許銀行保留部份對冲基金及私募基金投資,但就明文限制銀行坐盤交易,而非讓監管機構日後酌情處理;並禁止資產抵押證券包銷商同時沽空相關證券,避免構成利益衝突。
趕G20前完成 供他國參考
今次金改方案的重頭戲之一,是收緊衍生工具監管。在銀行業極力游說下,國會最終同意讓商業銀行進行部份掉期交易,包括利率、外滙,及旨在對冲風險的掉期等,其他非投資級別、商品及場外交易信貸違約掉期等,則需分拆到新成立的子公司,並須在兩年內完成。
方案又訂明,大部份衍生工具須由結算所進行結算,並在受規管的交易平台進行交易,但航空公司、製造商等商業用家則可獲豁免。
此外,國會同意在聯儲局屬下成立消費者金融保障局,監管信用卡、按揭及其他金融服務;另成立以財政部為首的金融穩定監管委員會,負責監管大型金融機構的潛在系統性風險,只要該委員會在取得三分之二的票數支持後,可對部份金融機構訂立更高的資本要求。
聯儲局除在上述新成立的9人委員會中佔一席位外,亦成功保留對大型及小型銀行的監管權力。但當局在金融海嘯期間批出的緊急貸款,將受到一次性審查,並須在提供貼現窗貸款和吸納資產兩年後,公佈受惠金融機構的身份。
國會議員最終放棄成立1500億美元(約1.17萬億港元)的清盤基金,只在有金融機構爆煲後,再向業界徵收清盤費用。
美國財長蓋特納稱,國會迅速就金改達成協議,令美國人能在金融監管上以身作則。康奈爾大學國際經濟專家帕里薩德稱,國會完成草擬最終方案,有助奧巴馬推動其他歐洲及新興國家推行金融改革。
港證監:暫不跟美做法
香港證監會發言人回應指,暫不會跟隨美國做法,惟會視其金融改革作為參考。證監補充,自雷曼事件後,一直進行條例修正,亦有定時檢討,以保障投資者利益。
大福證券高級分析員李健雄表示,該金融改革方案應不會對本地銀行構成重大影響,因業界在當地業務不多,亦甚少成為美資銀行衍生工具等結構性產品的交易對手,唯一在美國有業務設立而與本港息息相關的金融機構,只有滙控(005),但旗下美國滙豐或滙豐融資在當地涉足的衍生工具、私募或對冲基金,規模亦有限,集團主要財資交易中心位於倫敦,故即使新方案增加美國金融機構在掉期或衍生工具業務的資本要求,對滙控整體影響亦屬輕微。
大贏家美國聯儲局
是次改革,美國聯儲局除可保留對大小型銀行的監管權外,亦可取得對消費金融產品、構成系統性風險的金融機構的新監管權,其貨幣政策亦成功避過國會審查,當然是最大贏家之一。
至於美國證監會(SEC)及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因取得監管衍生工具市場的新權力,亦成為贏家;SEC日後更有權監管對冲基金及私募基金。另一贏家則是成功逃過一劫的評級機構,國會僅責成SEC,用兩年時間研究是否需要成立委員會,為複雜的金融產品安排評級機構。
大輸家大型金融機構
由於大型金融機構必須放棄坐盤交易,縮減對冲基金及私募基金投資,以及分拆部份衍生工具合約,日後更可能面臨更嚴格的資本要求;旗下按揭及信用卡業務規管,亦恐怕越來越多;至於衍生工具經中央結算也可能影響其盈利,成為是次金融改革的最大輸家。
此外,大型對冲基金及私募基金亦是輸家之一,因為它們日後須向美國證監會(SEC)註冊,並接受SEC人員定期實地檢查,以及必須聘用監察總監,防止利益衝突。專家估計,註冊新例實施頭一年,對冲基金平均需額外承擔5億美元開支。
美國金融改革方案概要
─衍生工具監管─
‧銀行可保留利率、外滙及用來對冲風險的掉期合約,其餘則分拆到新成立的子公司
‧大部份場外交易衍生工具,日後須經中央結算所進行結算
─沃爾克法─
‧限制銀行坐盤交易
‧容許以不多於一級資本3%的資金,投資對冲基金及私募基金
─其他─
‧在聯儲局旗下,成立消費金融監管部門
‧成立以財政部為首的9人委員會,監管系統風險
‧授權美國證監會研究,是否需要中央分配複雜金融產品的評級工作
‧授權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為大型金融機構進行清盤,費用其後由業界攤分
‧資產達到1.5億美元或以上的大型對冲基金、私募基金,規定要向美國證監會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