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年前的香港華洋雜處,流浪貓狗也處處,更被華人視為補身佳餚,弄到桌上品嚐。這些華人風俗,老外看見無不駭然,於是成立了防止虐待禽畜會,以保護流浪貓狗及被遺棄動物。89年後的今天,禽畜會已先後改名三次,現在是為人所熟悉的愛護動物協會。
昨日是愛護動物協會成立89年的日子,協會長輩級人馬秀姐及Amy,在銅鑼灣鳴放午炮慶祝,二人也誓言會繼續為動物服務,直至街頭沒有被遺棄的貓狗為止。
秀姐談「阿仔」眼濕濕
「砰!」搭正中午12時,響亮的禮炮聲響徹整個銅鑼灣的同時,也提醒市民不要忘記愛護動物協會過去拯救成千上萬無助小動物的功勞。71歲的秀姐在協會當清潔工31年,平時工作除了打掃辦事處大堂、貓房及狗房外,也不時要幫寵物執屎抹尿。
秀姐說十分享受這份工作,因為她也是愛狗的人。「20年前喺街執咗隻唐狗返屋企養,一養就養到佢過身,佢啲骨灰仲放咗喺屋企。」秀姐昨道出與唐狗「阿仔」的一段情,仍有點眼濕濕。她說阿仔雖過身兩年,但情仍在,因此至今都沒有再領養其他狗隻,「放唔低,真係放唔低,我當咗佢係我個仔」。
工作令秀姐看盡都市人如何對待貓狗。最心痛的,是多年來不斷有人遺棄寵物,她說:「有啲(貓、狗)眼都未開已經被遺棄街上,點解可以咁樣?」令她最開心的,每天仍有不少有心人來協會領養寵物,「呢樣都係令我做咁耐嘅動力」。
Amy:虐畜要加重刑罰
視動物如子女的不但是秀姐,協會客戶服務部主管Amy,希望盡快協助被遺棄動物另覓新居,在協會一做便是21年。愛貓如命的Amy說,工作多年來最令她感動的一件事,是看見一隻病危老貓為見主人最後一面,力撐到最後一秒,「佢真係病得好嚴重,但都要等到主人個女兒放學趕去愛護動物協會,見到最後一面先斷氣」。
貓狗對人有情,但過去發生多宗虐待動物事件,都令秀姐及Amy心寒。Amy說,現行法例對貓狗保護不足,「虐畜最多只係罰錢同判社會服務令,一定要加重刑罰先有阻嚇力」。她促請政府修改法例,令貓狗可在安全環境下生活。
對貓狗多過對人,秀姐及Amy說沒有半點厭倦過,也未計劃退休,但就有共同目標,「如果香港人不再遺棄動物,愛護動物協會就冇存在價值,到時咪退休囉」。香港人,飼養寵物前真的要三思。
記者 馮永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