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非舉行的世界盃,吸引全世界球迷的眼球,但這片大陸對中國以至全球經濟扮演的角色,亦值得關注。中國前日宣佈向全球最貧窮的33個國家,實施零關稅政策,當中26個是非洲國家,進一步落實「進口貿易先於出口貿易」的策略,培育非洲接替自己製造大國的地位,為中國產業升級作準備。中國顯然正在更改貿易結構,慢慢步向國際收支平衡之路。
中國大舉投資非洲基建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上周發表的《2010年非洲報告》,過去15年,非洲國家向中國等非洲以外的發展中國家,出口貿易激增8倍。非洲在貿易上突飛猛進,當然中國在背後出力最大,非洲視中國為最大捐款國,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去年11月訪問非洲時,就宣佈向非洲國家提供各種低息貸款、關稅及債務減免的計劃,總額達100億美元。
中國已成為非洲強而有力的經濟夥伴是毋庸置疑的,中國向該區出口大量製成品、日用品及高科技產品,並積極投資發展當地基建項目,中國08年在非洲投資逾1300億美元,其中50億美元用於興建橋樑、鐵路及港口等;非洲則向中國出口原材料,特別是原油。
中非眾多合作項目中,中國主要從剛果民主共和國、蘇丹、尼日利亞和安哥拉等入口石油,從畿內亞入口鋁土鋼等材料。中國與非洲關係發展迅速,主要是中國以前也是處於國際產業鏈下游的「過來人」,現在需要將產業升級,自然有大量在內地被淘汰的設備與相關知識,可以出口至非洲。把非洲打造成製造業大國,中國除了可從非洲入口原材料外,亦可作為中介人,幫助「非洲製造」外銷至歐美國家。
中非關係越來越密切,當然引起西方國家眼紅。美國不可能任由中國獨佔這片處女地的資源;打正和平旗號崛起的中國,亦不希望與西方國家正面交鋒,部份在非洲的工業區是由世界銀行及中國共同斥資興建。其他國家亦對非洲資源虎視眈眈,印度、日本、新加坡及馬來西亞,近年都大力增加非洲投資。
今年貿易順差料大降
中國的貿易戰略在今年出現翻天覆地變化,透過降低貿易順差,減少貿易摩擦和爭端,成為主要貿易政策。從東盟對中國貿易的角色轉變,至現時培育非洲成為製造大國接班人,再加上透過擴大內需及吸引海外投資,增加入口的政策,從內政外交都顯示出中央致力貿易平衡的決心。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姚堅曾指出,中國從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在穩定出口的同時,積極擴大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協調及可持續發展。他預計,今年貿易順差在09年減少1000億美元的基礎上,進一步大幅下降。今年4月貿易順差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7%,並將持續收窄。今個周末讀者逛街時,即管看看店內的衣服或帆布鞋,有沒有印上「MadeinAfrica」的字樣吧!
(系列之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