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邊境的六四槍聲 - 余杰

中朝邊境的六四槍聲 - 余杰

一九八九年的六月四日,鄧小平悍然命令中共軍隊在北京屠殺了數千名要求民主的市民和學生;二○一○年的六月四日,北韓邊防軍槍聲響起,三名「涉嫌越境從事邊貿活動」的中國公民不幸殞命,鮮血流進滾滾鴨綠江。
六十年前,中國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以至少戰死二十萬人、傷亡總人數近百萬的代價,維持了金氏王朝對北韓的獨裁統治,使得兩千萬北韓民眾此後六十年裏不得不生活在比中國人更加「水深火熱」的處境下。而作為兩國邊境線的鴨綠江,也見證了兩國「用鮮血凝成的友誼」。如今,三名中國公民的鮮血則成為這一「顛撲不破」的友誼的巨大的嘲諷。
六四真的是中國人的國殤,舊日的血迹尚未抹去,今日的血迹又在流淌。我相信,這兩次規模不一的槍殺事件之間,有着某種草蛇灰線般的聯繫。既然本國政府可以視本國公民的生命如草芥,那麼「親如兄弟」的北韓當局也就敢於以幫助中共「清理門戶」為名悍然槍殺中國民眾了。中國人的命就是如此卑賤,中國人從來都處於引頸待戮的命運之下,如同晚清詩人龔自珍在《乙丙之際箸議第九》一文中喟嘆的那樣:「非一日而戮之,乃以漸,或三歲而戮之,十年而戮之,百年而戮之。」
這一次,北京方面終於對平壤方面說了幾句重話。那個向來指鹿為馬的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說,中方「高度重視」,立即向朝方「嚴正交涉」。看哪,這就是一個崛起的大國的面子與氣象。小小北韓豈敢在太歲頭上動土?金小弟難道不知道,胡大哥已經今非昔比:中國人一不高興,全世界都要顫抖;中國人剛站起來,全世界都要跪下。
然而,我再沒有看到下文。既沒有看到北韓方面的道歉和賠償,也沒有看到中國政府對三名死難者的關懷與悼念。對比一九九九年北約誤炸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時殉難的新華社記者邵雲環、《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和妻子朱穎三人來,這三個被北韓軍人槍殺的中國人至今仍然是「無名氏」。
當年三名殉難者被追封為民族英雄,受到幾乎是國葬般待遇;如今的三名死難者卻寂寂無聞,死不瞑目。前者是國家公務員,是「因公殉職」,且死於敵國的炸彈,可成為鼓動民族主義情緒的猛料;而後者是平頭百姓,是「人為財死」,且死於友邦的子彈,還成了干擾「中朝友誼」的「不和諧因素」。所以,前者一定要拔高再拔高,後者一定要低調再低調。
同是中國人,有的人的生命重如泰山,有的人的生命輕如鴻毛。同是中國人,有的人殺人之後二十一年亦不知懺悔,比如在日記中仍然張牙舞爪的李鵬;有的人卻只能一輩子生活在屠殺的血泊中──在天安門廣場消逝的生命與在鴨綠江中消逝的生命,就這樣在歷史的起承轉合中相遇了。

余杰
中國獨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