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菜 - 邁克

家鄉菜 - 邁克

別誤會,我完全不是亦舒和錢瑪莉深惡痛絕的熱愛中式餐館遊客,不管去到那裏一放下行李便奔往唐人街醫肚,情願餐餐半鹹不淡的揚州炒飯,也不肯嘗試地主的撚手小菜。以往甚至對遍佈全球的中華料理敬而遠之,堅決拒絕光顧,每回造訪倫敦識途老馬陳先生力邀共用點心,苦口婆心推銷來自香港的犀利師傅,都遭我一輪白眼。可能是見過鬼怕黑:很記得有一次在意大利某偏僻小鎮,路經一家拍烏蠅的乜乜樓物物軒,眼尖的侍應生目睹「同鄉」身影,笑逐顏開向伙伴揚言「今晚佢唔會唔幫襯」,就像抬着張黃面孔行走江湖,便欠了他們廚房一個情。
近年年事漸高,不再浪費氣力執着,就腳的話間中也吃吃飄洋過海的家鄉菜,不指望味蕾獲得石破天驚,比較接近考察海外華人血淚史,幻想胡金銓未酬的壯志。巴勒莫這家香港酒樓除了離下榻旅舍兩個街口,幾步路就到,門邊木刻浮雕的對聯也引人入勝:香茶迎遠客,港肴敬佳賓。字體寒磣零落,情長的張迷立刻想起《紅玫瑰與白玫瑰》王嬌蕊那手貽笑大方的字,綴滿「他們華僑」的氣質。令我莫名興奮的是菜單上有炸奶這樣的老式順德菜,於是放棄百吃不厭的鮮蚌意粉,施施然當起佳賓來了。
炸奶一上桌我就笑:五隻形態曖昧的煎炸物,居然沒有一隻的大小和形狀是相似的,不愧是手工藝人的勞作,絲毫不帶千篇一律的工廠流水作業感。味道也就不挑剔了,只是那道炆茄子,簡直像在油池中暢泳,教人不由得為廚師的闊佬心痛。另外餐牌註明「筷子加兩毫,豉油加一元」,也真是前所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