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忽然時光倒流,做了當年主張又傾又砌的A貨民協。民協遭民主黨排斥,戰將角色慢慢「溝淡」,議會議席亦慢慢萎縮。民主黨肯定不想步民協後塵,他們計算過區議會改良方案這五席,起碼會有三席落袋,但結局未必盡如人(何俊仁)意,因加得減,到頭來輸凸亦未可料。民主黨從街頭走進議會,回不了頭,只能「政制向前走」。向前走卻只得一條友,這種滋味,民主黨民協化,很大機會在今屆區議會選舉工程中,深層次體驗出來。
民主黨精心算,這次跟中央達成綠燈起錨協議,黨員便自詡能跟中央溝通,向公社兩黨「示威」。實則今日民主黨能被李剛等人「讚許」,全賴社民連激烈到非理性的攻擊,才能成事。假如公社兩黨一個傾一個砌,四隻腳加速向前走,步伐一定快過背負着六四包袱的民主黨。民主黨明白箇中要害,對社民連罵不還口,百忍成金,經此一役,胸襟必然更勝從前。
社民連喊打喊殺,格鬥贏幾條街。公民黨以理服眾,一貫大狀富貴黨風格,兩邊都有擁躉。三黨兵分三路,兵不厭詐,所謂內訌,表面激烈,內裏各司其職,向建制保皇黨進逼,議會裏的廿蚊張們,很難捱下去,宣佈自動收皮,不是沒可能的。功能組別,夠鐘食飯;一人兩票,陳七起錨。吃粒糖,驚輸間廠?講笑,香港乜廠都已經北上了,輸得起成條糖廠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