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政改方案投票這個重大的決定,有議員因為跟多年戰友意見不同而禁不住哽咽灑淚,有議員因壓力沉重而憂心忡忡,有議員慷慨陳詞批評方案沒有實質進步。在議事堂外,反對方案的市民、團體整天以堅定的語氣及多樣化的方式表達反對的聲音;支持政改方案的團體及市民則不住高呼「起錨」的口號。
民主黨及普選聯提出的區議會改良方案引起不同政團爭議,引起政團內不同意見人士爭議是正常不過的事。畢竟它不是一個最理想的方案,它沒有能一舉解決所有政改問題,它沒有能一舉達至雙普選。但是,二○一二年只是邁向二○一七年、二○二○年雙普選的中途站,重要的是這個中途站方案有沒有實質上提高了市民的參與,有沒有實質上增加市民的代表性及影響力。
根據方案,原來只由區議員互選的五個新增功能組別議席將會開放予全港三百多萬選民投票;再加上另外五個新增的分區直選議席,立法會內直選及變相直選的議席將會有四十個,佔總數近百分之六十,傳統功能組別議席則維持三十席。顯而易見,方案着實打破了原來直選跟功能議席各佔一半的僵局,着實增加了議會的民主成份,着實創造了空間讓政制更容易走向雙普選,比原地踏步僵局持續好得多。因此,方案是可以接受及值得支持的。
最重要的是,民主黨及普選聯的方案絕不是爭取雙普選的終點站,絕不是爭取的最終目標。這個方案只是邁向真正雙普選的一步。若果成功通過方案,往下來的工作將會更繁重,往下來的抗爭將要更賣力,往下來的挑戰將會更艱巨。
為甚麼工作會更繁重、艱巨呢?因為擁有政治特權的傳統功能組別不會輕易放棄自己手上的特權,因為向來受功能組別保護的工商、專業界別不會甘心情願放棄既有的政治利益,因為中央政府不會輕易放棄掌控政治大局的想法。
要繼續向雙普選推進,要克服這些難關,所有支持民主發展的政團、民間團體、市民必須盡力合作,用不同方法向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及擁有傳統功能組別議席的團體施壓,向他們游說,令他們明白廢除功能組別是市民的清楚訴求,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假如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及擁有政治特權的工商界執迷不悟,繼續拖延,不願落實雙普選的承諾,不願向真普選邁進,所有支持民主發展的政團包括民主黨、普選聯、公民黨、職工盟、社民連、民協、街工、公民起動等都必須全力抗爭,都必須敢於發動市民走上街頭,凝聚最強大的人民力量及群眾壓力迫使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履行承諾,確保二○一七及二○二○能落實真普選。
爭取民主靠的從來不是一個方案。爭取民主靠的是市民的執着與堅持,靠的是寸土必爭的決心與韌性,靠的是運用一切可用的策略提升市民參與。改良政改方案增加市民投票權只是爭取民主的漫長抗爭的一幕,更激烈、更重要的抗爭還在前頭。支持民主的團體在這些抗爭、挑戰前絕不能退讓,絕不能退縮,否則將會變成歷史罪人。
周一至周六刊出